今年是离开学校后第三次一个人在这里过中秋,每次临近中秋我都在数着日子过,再过十多天国庆节就可以回家和爸妈一起,把中秋没吃的饭补回来。
今晚,一个人过节的你们,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个时候,我们会想到什么?
想逃避这个不该孤单的节日
以往每逢过节,我们家就是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个饭,长辈们从中午就开始准备晚饭,总觉得没什么新意。自从在外地工作,时间久了,心里更加在意传统节日,每逢过节,总觉得必须要和家人在一起过,这一天才算完整。为了逃避一个人的中秋节,我昨晚特意熬夜,想今天早上睡到大中午,让这一天快点过去。结果今天早上9:30老爸就打来电话,叫我起床收拾下出去吃点好吃的!这是我这一天接到的第一个电话,很温暖,却有一丝伤感。拿起手机给家里人打了电话,剩下的,就不知道该联系谁。毕业后,同学们在天南地北为生活打拼奔波,共同话题越来越少,渐渐没了联系;工作后认识的人大多是工作关系,大多是”点赞之交“,圈子越来越小,渐渐相信了自己是习惯了一个人。昨天房东家邀请我和他们一大家子一起过节,我很感激,但中秋是一家人团圆的节日,我还是婉言谢绝了。
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起床把房间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去菜市场买了菜,做了番茄炖牛肉,还买了当地只在中秋节这天做的传统糕点,想把自己融入这节日的氛围里。傍晚六点出门,想在最近的超市买俩月饼意思一下营造点节日气氛。到了街上才发现,所有的零售商店、小饭馆全都关门了,只能跑到本市最大的超市,一路上人很少,仿佛都是朝着家的方向去。
这是许多年来,我第一次这么直观和深刻的感受到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尊重,心里莫名轻松了起来,骑着电驴,不自觉哼起了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这些年,“洋节日”之风在我国大中小城市盛行,Christmas、Valentine's Day,每逢这两个节日,大街上人满为患,以年轻人为主,可是在今天,除了那些必须上班的人们,能回家的基本都回家过节,我加入的本地微信群里的小伙伴们早早的都回家了。这些现象说明,我们的传统节日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而失去价值,回家,做一年只做一次的传统点心,这些形式,不正说明了节日的传承吗?至少在这个城市,我感受到了这个节日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
月是故乡明
尽管打扫房间、认真做顿饭、买了月饼,给自己营造了仪式感,一定程度上填充了内心的孤独感,但毕竟“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我们是为了实现梦想只身去到外地,还是别无选择,不管我们在外面过的风光还是平淡,甚至窘迫。中秋节这天,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想象家里人现在在做什么呢?他们开心吗?家,永远是在外的游子想念最多但是提的最少的话题。越是重要的事物,我们越是把它安放在心里。
身在外地的人,总是不甘心的,我们总希望有朝一日“衣锦还乡”,看到父母脸上骄傲的笑容。我们身处不同的行业,做着不同的工种,但我们都清楚,在父母的心里,不管我们能挣多少钱,每当我们回到家里,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做上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慰劳我们的辛劳奔波,看着我们开心的吃完,他们的眼角总是微笑的。
中秋这晚,抬头望月,想象自己身在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