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提到心理学,相信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名字一定是弗洛伊德。《自卑与超越》一书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正是弗洛伊德的学生,然而他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在1911年的精神分析小组的几次会议上,弗洛伊德对阿德勒的理论提出尖锐批评,阿德勒离开这个小组,继续研究自己的理论,并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被誉为人本主义的先驱。在人本主义之前,心理学领域中占主导的人性理论有两种:一种是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主要受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控制;另一种观点来源于行为主义,走向另一个极端,把人看作较大、较复杂的老鼠——人与老鼠一样,只是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反应,其中并没有任何主观的控制。这两种理论都忽略了人性中的一些重要方面——例如自由意志和人的价值等。
“潜意识”,这个名词最早就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他认为人无法直接感受潜意识,但又受潜意识支配。我简单理解为:弗洛伊德更多地把人当作受环境应激,并由自身意识支配的动物,而阿德勒阐释问题的角度与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相比可谓是大相径庭。
在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资料中有这样一句话“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在阅读完他的著作《自卑与超越》之后,我认为这句话非常能概括他的思想。用简单的话来说,弗洛伊德的理论和研究更多地建立在人的生物层面,譬如围绕人本身的意识和催眠展开研究;而他的学生阿德勒则不同,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
就像书名《自卑与超越》写的那样,他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他在书中阐述了因为社会关系而导致自卑感的形成,以及它对人的影响,人格如何克服和超越它。自卑感的存在便是动力的源泉,个体也通过克服自卑感而不断取得成就。在我看来他的思想十分励志,他认为人就是因为自卑感,从低不断过渡到高,进而取得成就。
另外,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可非常清晰地感觉出,他十分强调社会因素对于人的精神和意识的影响。他自己也是一名精神科的医师,在书中也记载了很多他与病人交谈涉及到的内容。他会因为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来猜测患者是否为家里的长子,或者童年时期经历过溺爱或是霸凌。他更多地把人当作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也更多地将研究的注意力转移到患者的家庭、童年和社会关系上。
从《自卑与超越》的12个小标题上也能看出,他将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来理解:我们对于意义的追寻、心灵和身体、自卑与超越、童年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预防、职业问题、个体与社会、爱与婚姻。
可能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与弗洛伊德传统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学派相比,能像是社会学。他在书中,强调合作,认为与人建立合作是能使精神病患者和罪犯日渐趋于正常化的唯一途径。同时,他也更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的价值存在于服务于他人与社会,否定个体利益的价值。这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于1943年提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于1937年逝世,因此称为“人本主义的先驱”)
可以说,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有很多的思想就是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的雏形。我认为,他也将心理学从精神分析的层面带入到对人的价值的层面,使得心理学有了对人——这一复杂动物的更好的诠释,也使得这门学科有了更多的方向。
从另一角度上来说,我认为阿德勒的思想在教育上是有非常的借鉴意义的。他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
“个体心理学所研究的知识大脑发育的遗传问题。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肯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他们的想法也会以有所顾虑,我们应该告诉他,他的身体缺陷并不会影响到他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我们之前也说过,身体的残疾有可能成为他挖掘自己的巨大动力,反之,这也可能成为妨碍一个人发展的阻碍。”
“智力的遗传也是如此。兴趣是影响智力发展的最大因素,兴趣并不是遗传得来的,影响兴趣的因素是失败和没有信心。大脑的结构肯定是遗传得来的,但是大脑只是思维的工具,并不是产生智力的根源。大脑的结构上的缺陷虽然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弥补缺陷的影响,我们看到的很多具有超常能力的人都不是因为遗传的基因,而是通过后天长期的兴趣和训练。”
从这也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不是冷冰冰地认为人类社会就和动物一样就应该弱肉强食。他同情弱者,并相信后天行为和周围环境对于改变一个人的巨大作用。这其实和他自身的经历也有关。他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在父亲支持鼓励下,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可以说,他的思想是积极的。强调并肯定个体后天的努力对于挖掘潜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阿德勒提出的自卑与补偿作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阿德勒理论的社会意义也颇为深刻,心理学家墨菲指出:“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第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我认为,这样的思想是有人文情怀的,而并不是冰冷的研究成果。
也许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教育的研究愈发透彻,对于人的价值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在一百年前,就有这样的人,在关心着那些一开始便输在起跑线上的人,着实令人心生温暖。而我们身为人类,也应当明白,我们的社会行为使我们区别于简单的动物。而努力,克服了自卑感,也推开成功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