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就会想起昆明的太阳,以及在那教书的日子。
最初是因为喜欢云南的气候和风景,便在云师大下面的一个二级学院谋了份教书匠的活:教教中国学生英语,在教教留学生中文。后来发现自己被压榨得太厉害,就辞去了这份全职工作,恢复了自由职业者的姿态,在一些私人培训机构教教中高考英语和雅思、托福培训。这日子就比较爽了,有太阳兼心情好的时候就会去昆明周边逛逛,整个人也优哉游哉。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推掉一些课,坐在家里的阳台上,喝一杯红茶看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只是昆明的工资水平不高,由着性子来的结果就是发现家里米缸快没有米了。迫于生计,又被“应招”了。某个大学跟我说,我们这有几门课缺老师,你来不来?为了五斗米,我就又屁颠屁颠地去给学生上课。
结果一去,发现累大发了。一般大学的情况是:除外语学院或比较大牌的院校,英语专业会有固定的师资外,其他的院校,会不断地使用一些外聘老师,这样他们的人事成本会很低。因此我这样有点经历的人,总有些机会。但本人懒散惯了,从没混过职称什么的,课时费并不高。然而学生却是地道的英语专业的,因此备课的时间,远比在外面各种机构上课的备课量大多了。我这趟“买卖”,亏大发了
那年春节后回昆明,本来飞机就晚点到凌晨一点左右到家,还得赶紧看看新学期要上的课。第二天一早8点到12点在大学里站足了4个小时,第四节课的最后10分钟几乎快说不出话了。来不及思考“俺为什么落得这样的地步”这种深刻的问题,就得疲于应付在一些大学教书的时间安排与私人培训机构的课程协调这样的事情上。
某日中午,在换车去上课的过程中,很饿,买了几块面包店的蛋挞有滋有味地咂摸着。彼时,阳光很温柔也很妩媚滴照耀着俺,突然感觉就不好了。想起电影《立春》里的某个镜头--也是在春天的阳光里,剧中人物慵懒地、邋遢地走在大街上,大口地嚼着羊肉串……
正好有个在这旮旯读麻醉硕士的学医的小伙子,微信问我最近过得怎样?我不知如何回复,就很不着调地告诉他,我快被人海吞没了。他坚定地说:你不会,因为你还没有被世俗同化。
……那一刻,有一种春风骀荡的感觉,我又屁颠屁颠地“诲人不倦”去了。
春末去了趟缅甸,主要是年初办的签证,再不去就作废了,而且,我答应一个好朋友,帮他母亲买块玉,都三年了,还没有找着机会。于是利用短假期,去办这事,也顺带着旅游一下下。
本打算直接飞往曼德勒的(那有玉石市场),怎奈一个半小时的航程,临时买,东航的票价是3000多。只能买国航昆明到仰光的双程,不到两千。于是花了半天时间在仰光看了看大金塔。
缅甸这种佛教国家,除了寺庙皇宫,还是皇宫寺庙。所以乌本大桥就成了我的最爱,日出、日落,逮着机会我就去看看。在那发发痴,卖卖傻,算是心灵按摩了。
几天之后,没有艳遇,没有奇迹的我回到了昆明,继续我的买声生活。
几年后,在亲情的召唤下,我回到了故乡,准备好过一种从容淡定的日子……
今天,南昌又出太阳了。上午好好备课,下午出门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