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诗的时代
大抵是因为一种成就的影响太大,以致于掩盖了其他成就的光芒。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由来已久,让人误以为诗是属于唐代的,词才是宋代的产物。
实际上,宋朝是词的全盛时期,也仍是一个诗的时代。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的序言里说:“作品在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里产生,在他生活的现实里生根立脚。”
唐代,尤其是盛唐诗人,在那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人的自我意识加强,生活环境相对开放自由,诗人对生活有所感悟,自然而然的发而为诗,已经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境界。
正如严羽所说:“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
但是反观宋诗,我们追究其当代的背景,宋初已经是“冗费冗官”,到了宋中叶更是内忧外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似乎少了盛唐那种“真性情”,所书写的往往是生活的“真面目”
在宋词灿烂的光环下,宋诗依旧有着不同流派的发展和变化。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在《宋诗选注》的序中,钱钟书先生举亚历山大的例子来说明后人要超越前人开创的疆土,就要向着更加辽远的地域进发,付出更多的辛苦。唐诗的造诣不仅仅是留给后人的产业,也是对后人的一种挑衅。
看《宋诗选注》我们会发现一个特点,书中除了在序里以及在诗人简介中评价了宋代的整体概况以及宋诗的特点之外,在正文中却只有注而无评。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博览群书,但他并没有直接表达个人的观点,只是注而不评。
诗歌的鉴赏见仁见智,并且宋诗本来就带有很强的争议性,用个人观点和一家之言来评诗,只会给宋诗带来更大的争议。整本书里,除了对字词的校对和版本的比较以外,都是采用古人的评语和诗句来说明此句诗意境和用法从何而来。但是钱钟书先生又是具有很高文艺鉴赏能力的人,他虽然没有直接评价所选诗歌,但是他的引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给读者介绍了丰富的知识。
此书贵在注而非选。
这本书使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钱钟书先生在诗人的简介中对人物性格和作品特色进行风趣幽默的点评。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点评还可以如此让人忍俊不禁。看完这本书,我对宋朝诗歌的风格流派和风格流变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对诗歌的认识也更进了一步。他使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宋诗世界。
以下,我就以书中提及的两首诗为例,谈谈宋诗的特点。
二.诗中故乡
诗中故乡,是我在看到王禹偁的《村行》中想到的,我一直觉得,农村才是大自然的亲生儿子,它身上保留着大自然的属性,它让在城市漂泊了许久的寂寥的心有了个归宿,让在官场失意的诗人有个寄托的场所。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此诗首联写作者骑马徐行,山村路途人烟稀少,所以可以放任马匹自由的漫步,细细欣赏“菊初黄”的秋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玩兴致;
颔联则是描写远景,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夕阳西下,群山万壑中,秋声袅袅,这是听觉;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视觉。这里,“有声”与“无语”,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着重分析了“数峰无语立斜阳”,他说:“按逻辑说来,‘反’包含先有‘正’,否定命题总预先假设着肯定命题。
诗人常常运用这个道理。
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他赞“无语”用得好,比改用正面的说法,“数峰毕静”更增添了山峰的灵气,更有生机。
颈联中诗人把视线拉回到近处,投向那红似胭脂的棠梨落叶与洁白如雪的荞麦花。风景如画,可是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突然变成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
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村行》这首诗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打伏笔,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诗人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过程,正从这“两结合”中传神地反映了出来。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爬树抓鱼烤地瓜什么的小时候都干过,也会跟着爷爷奶奶插秧,看着家里种的蔬菜一天天长大,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欢喜。
农村返璞归真的生活,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极大的解放。也许这才是生命的本来状态吧。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这可能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
“水绕陂田竹绕篱”,人们将水引入农田,便于灌溉。大自然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合。住宅外用青竹绕篱,种着蔬菜,养着家禽。一派田园风光,生机勃勃。
“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诗人还没有来得及感慨,就发现“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远处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后两句也是使这首诗流传甚广的名句。
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宋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
“夕阳牛背无人卧”仿佛提出一个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目。有了这一顿挫,韵致全出。
当读到张舜民这首《村居》时,我脑海中就会浮现一幅安静祥和,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我突然间想回去农村,边走边看,边回忆边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