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教师的幸福
7月24晚有幸领与两名凉水井中学的小老师合作再次利用cctalk平台为全国近5000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教育同仁分享凉水井的改革故事。老师们对小老师自信大方、从容清晰的表达赞赏有佳,那时作为凉水井老师的我自豪感爆棚由然而生。凉水井人十多年的改革,最终目的是孩子的发展,而在不同场合课堂、网络、千人会场一个个普通的凉水井孩子都那样精彩的表现,看得孩子成长拨节,教师的幸福也就来源于此吧!
关于“未来学校”的梦想
很多人都有凝问,是什么让凉中人在课改路上走得这样远?除了国家对各行业深入改革推进的要求、宜宾市、翠屏区地方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家长的认可外。凉中还有一个梦想,建立一所"未来学校"!这不仅是龙云君校长的梦想,更是全体凉水井中学人梦想。
"未来学校",目前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不同的人对未来有不同的想象,对未来的教育、学校也是如此。
坚守让凉水井有了今天
十多年的课改凉水井中学一直在路上。十多年前,凉水井中学人(上一届领导班子)的坚守,把用"刀耕火种"的方式把一所从面临撤并的乡村点的学校抢救回来。
尝试让课改找到了方向
但为了孩子真正的发展,"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用时间和汗水只关注孩子成绩而忽略孩子学习体验,忽略孩子全面发展的落后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适应了。这正是因为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由与初衷。2010年凉水井人在龙云君校长带领下选择了"尝试",学校自己想办法分几批次派老师向杜郎口、洋思等名校学习,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由于只学其形,没深入研究其神,课堂形式上还给学生了,但课堂乱了,问题多了,老师精力不够了…,问题层出不穷。那一年的尝试几乎失败,但凉水人选择了坚持。正是那时"让学生成为风景,教师成背景"的教育理念在凉水井中学教师中萌芽。
不断突破问题,做出了特色
2012年,团队再次整装出发,以新一届的学生为课改年级,梳理问题,落实教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管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在教研中分析研究问题,最终在行动中解决问题。小组团队建设问题、导学案编制与使用问题,课堂评价与持续性问题、课堂放手的度的问题…,最终乱而有序了,课堂问题减少了,充分培养和利用小老师小组长能力与作用,老师应对新模式的课堂越来越从容了。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形成了凉中的特色模式“旋转课堂",打造了特色文化"梧桐文化"。这样良性的发展,让学校从管理、课改推进,教研机制建立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上级部门、社会、家长、同行、学生的高度认可。
创新才能达到教育的诗意与远方
课改只有起点永远没有终点,在2012一2015三年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的同时,凉水井课改也进入了瓶颈期,课堂模式变了,理念深入人心了。但在课堂学习还是很单一,内容只限于国家规定应试课程,空间只限于教室,缺少优质学习资源,限制孩子眼界。也正是那时,信息化与教育融合的旋风刮到了偏僻的乡村学校凉水井中学。沪江吴虹校长及他的团队为凉水井中学课改点燃创新的火花。
凉水井暑期新生训练营,也在那时起航了。三年来,从老师亲自设计实施到让学生参与训练营课程设计,项目实施设计,再到具体实施。小老师们全程参与。这其实在培养小老师各方面能力,让其真正体会老师的角色。真正践行"学生是风景,老师是背景"的理念。让上两级的小老师们向新生用大手牵小手的方式传递学校课改文化,课堂文化,自主学习文化等。同时培养小老师与新生能力,树立各方面学习、生活的标准。让凉水井中学课文化一届届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也正是互联网,我们的新生训练营课堂利用沪江cctalk平台进行了全程直播与解读,后来凉水井中学团队分学科分版块针对课改的点点滴滴与同仁进行了分享。甚至包括常规课堂教学。让全国教育界的同仁们了解凉水,共话课堂改革。
凉水井在探索中不断成长,不断创新,现在课堂是在小组合作基础上深度融入信息化的课堂。作为一所典型的乡村中学,孩子能人手平板,利用信息化,打破时间空间,链接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资源,让深度的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通过与爱米平张良老师合作,共同开发学习平台,开发优质课程,以适应孩子真正未来成长与学习。
也许向"未来学校"出发的这条路很艰辛与漫长,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梦想,我努力做,一定会到达那个关于教育的诗意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