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仁,道,理、心

这篇文章是我在看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之后综合我的读书笔记和个人体会写下的。

由三部分组成:导言部分:哲学是什么?学习哲学的意义何在?以及正文部分:中国哲学的梳理以及各个时代哲学家的主要论点及思想,其中会穿插我个人对于哲学的存在的疑惑和思考。

导言

哲学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历来的中西方哲学家及哲学研究者的观点都不太一致。以下列出几个代表性的回答,供大家参考,保留自己的见解。

我国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的定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的认识,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罗素:哲学是介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黑格尔: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

冯友兰:哲学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

目前,比较公认的就是哲学是对于世界本质的解释,是广义的、不涉及细节的。

学习哲学的意义?

学习如何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学习经济,法律,医学可以让你成为商人,律师,医生等等,哲学则不然)

提升自己的怀疑批判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崇高的,中国人不关心宗教,却关心哲学,这是中国人获得超现实价值的途径,在未来世界,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一定是哲学的。(超现实价值可以理解为宗教中的信仰,寄托)。

出世的哲学强调欲得到最高价值就必须脱离尘世,甚至脱离“生”;入世的哲学则注重道德价值,表面上看,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是入世的,孟子:“圣人,人伦之至也”(出世是指道教的归隐,佛教的出家,入世是指在尘世修身,到达某种境界。)

出世与入世相对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对立,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又出世的,所谓“内生外王”。

这和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提到一个理想国家的最高领袖是哲学家有异曲同工之妙。“内生外王”就是指只有、也应该是圣人可以做一个国家的王。

中国哲学的背景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故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

地理背景:大陆国家,认为国土即世界。

经济背景:农业为主,经济,政治政策围绕农业开展。

儒道两家都认为一切事物发展到极端时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具体表述《易传》“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日盈则昃,月盈则食”《老子》“反者道之动”由于信仰这个理论,让我们在繁荣时也保持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最黑暗的日子也保持希望:“黎明即将到来”。

道家主张自然的理想化,而谴责文化,其认为属于天者,是幸福的源泉,属于人者,是痛苦的根子。

儒家的理论大多都是论证家族制度的合理性。家族是小农经济的产物,故社会制度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同时又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儒家游方于内,道家游方于外,(方指社会),这两种趋势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构成了良好的平衡。

中国哲学以艺术为载体,以教育为工具。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大都是直觉的,直接的,故富于暗示,不明确但意味深长。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哲学的区别,可参考古希腊和中国哲学,“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要强调的是,一定的理论只适合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所以哲学无关对错,争论哲学的对错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关键是对于问题的思考。

但总有些更为普遍的东西,这些是一切哲学都共同的东西。

先秦哲学

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名家,阴阳家,法家等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著作组成。

因为每个学派都是有历史传承的,在传承中又会和其他学派的思想相交融所以不能将这些学派孤立起来,故所以这一部分我会根据历史沿袭来展开。

儒家创始人:孔子

孔子是一位教育家,他的传承方法是以述为作,即以叙述的方式来传承自己的思想,《论语》便是很好的例子。

“仁”是孔子的核心观点,仁即爱人,是一切美德的总和,实现仁,在于推己及人。

忠恕之道即为仁,忠:己所欲之,推之于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做儒家所言的“君子”,知天命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天命是指宇宙一切存在的条件和力量,可以理解为规律,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者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计成败。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辩护者(指西周文化),墨子是古代文化的批判者。

墨家对儒家的批判点:1.信鬼神,2.坚持厚葬3.强调音乐4.相信命运,故懒惰。

兼爱:“以其友之身为其身,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

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墨家认为国家是极权的,是用来结束混乱的,他主张“一同国之义”,意思是一个国家只能存在一种思想,这放映了在当时那个混乱的时代,人们向往中央集权的稳定环境,哪怕是专制也罢。这种憧憬社会稳定的思想在其他学说也有体现。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道家起源于隐者,他们在理论上我自己的行为辩护,赋予自己的行为以意义。

基本观念:“为我”,“轻物重生”。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杨朱的方式使“避”,即做一位隐者。

《老子》思想则是揭示宇宙万物的规律,并且按照规律行事,我理解为“顺”。

《庄子》则是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待生死,“齐生死,一物无”,这也是避,不过是从一个世界到另外一个世界。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孔子讲“仁”,讲了如何为“仁”,但没有讲为什么要这么做,孟子便用性善论来解释为什么这么做。

性善,性恶:中国哲学争辩激烈点之一。

孟子主张人本性中有善的成分,但他也承认也还有其他的本身无善恶,但是不加控制就会通向恶,但他认为这是兽性,不是人性。

儒墨的根本分歧:儒家认为爱是有差别的,爱父母要胜于爱其他人,而墨子则主张爱是平等的。

政治哲学:儒家认为国家起源于人伦,是道德的组织,国家的元首必须是道德的领袖,圣人为王,即为王道,以力服人,即是霸道。王道是圣人推行忠恕之道的结果。

神秘主义:宇宙实质是道德的宇宙,一个人如果能知天,那不就不仅仅是国家的公民,还是宇宙的公民。

孟子所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他认为这是所有人都可以养成的,即“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也是历代儒家的教育学说,这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儒家主张的有教无类。

名家

中国古代哲学的名与实的对立很像西方哲学祝词和客词的对立,这也被成为哲学的心脏。(举个栗子:这是桌子,这:名,桌子:实)

名家只注重名而不注重实,惠施抢强调实的相对性,公孙龙强调名的绝对性。

惠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公孙龙:白马非马。

名家的哲学通过分析名与实的关系、区别,发现了中国哲学中被成为“超乎想象的世界”。

要说这本书让我最震撼的地方应该就是名家的观点和学说了,初读之时,我想:这不就是高中课本提到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吗?

这么显而易见错误的观点为什么还有这么高的评价。后来仔细想过之后,我们何德何能能断定他们的观点就是错误的呢?

抛开对错,他们这种思辨的理念对中国哲学乃至文化的发展都做出叻巨大的贡献。他们的辩论,故事真的越读越有意思。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老子认为道是无名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可以这么理解,桌子有某种属性,我们称其为桌子,但道是无法描述的,只是纯粹的一种代号。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并非是时间概念而是逻辑概念,属于本体论,而非宇宙发生论。

虽然万物都在变,但万物变化所遵循的规律不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家的核心问题是全生避害,所以要柔弱、谦虚、知足(这样就不会走向极端)故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少为。

政治哲学:无为而治,天下大乱不是因为有些事没有做,而是因为做的太多。故应该让人民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要过多干涉。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自由发挥自己的本性;获得绝对幸福的方法是通过对自然更高层次的理解。

以情化理: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就在多大的范围内不为所动,圣人对万物自然有着理解,故他的心就不随世俗而动。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逍遥游里的原话,当初背逍遥游时根本不懂背后的道理,就只是死记。

超越了自己与世界的区别,超越了我与非我的区别,故无己;他与道合一,道无为而无不为,故他无功;道无名,故他也无名。

有限的观点&更高的观点:人的思想都是片面的,他们的想法都是根据有限的观点提出的,是站在个人角度,有是非之分。但如果站在一个更高的观点上承认假设,那就没有必要决定是非(可以理解为达成共识了)。就好像你站在圆心看着圆周运动,一切尽收眼底,了然于胸。

神秘主义的方法论:圣人必须超越认知并且忘记事物的区别。做到这一点的方法就是弃知,弃知和无知的差别就像是勇敢的人和没有知觉的人。

后期墨家

后期墨家主要是维护之前的理论,发展和使用假设法,演绎法和归纳法,这是西方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但中国哲学逐渐淡化了这些方法。

后期墨家遵循墨子功利主义哲学的传统,主张人类一切行为的目的是趋利避害。

墨家在对其他各家的批判中建立了一个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纯系统。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举动。

阴阳家

先秦的宇宙发生论主要由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组成,五行解释宇宙的结构,阴阳解释宇宙起源,两者相互作用,产生宇宙一切现象。

阴阳家起源于方术,即迷信,但迷信往往是科学的基础,两者都是用积极的态度解释自然,只不过迷信是使用超自然的理念。

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

荀子思想是孟子思想的对立面,孟子强调个人自由,重视超自然价值,接近宗教,荀子强调社会控制,发挥自然主义,反对任何宗教观念。

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凡是善的,都是人后天努力的成果。正是这一点,人在宇宙中与天地有同等的重要性。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里的伪是人为的意思,他认为“涂之人可以为禹”,这与儒家一脉相承的有教无类并不相悖,他是基于人原本是智的。

荀子认为名家和后期墨家的论证大都是基于逻辑的诡辩,故都是谬误的,并把这一现象归因于社会的动乱,他也渴望政治统一来结束动乱。

荀子的两位学生:李斯,韩非,一人致力于政治,思想统一,一人致力于为统一提供方法和辩护,也算是传承了师傅的衣钵。

法家

法家的理论是国家组织和领导的理论。

在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之前有三位学者,分别是慎到,他主张“势”,即权利权威;申不善,他主张“术”,即政治手腕,用人方法;商鞅,他主张“法”,即法律。

中国人尊重过去的经验,(现在仍热衷于经验主义),这种心理,对中国哲学发展影响很大,从孔子起,哲学家大多诉诸古代的权威,作为自己学说的依据。他们认为历史是退步的,因此,想拯救人类,不在于创新,而在于复古。

但法家则不然,他们认为历史是创新的,是进步的。要想解决社会问题,就必须用新的理念。

韩非总结前人,认为治国之道有二,一是立法:用法治民,不需要特殊才能和高尚品德。二是在任用官员时赏罚分明,就不会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

儒家和法家的互相批驳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儒家指责法家过于现实主义,是卑鄙,粗野。法家指责儒家过于理想主义,过于迂腐,空谈。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我们试着把春秋战国时期与一战、二战时期相对比,当时中国的状况就像是之后世界的状况。

秦统一前的政治状况:礼崩乐坏,对应一二战时期的国际法被破坏。当时很多中国人将一二战看作是是历史的重演,都是文明程度大致相同的国家相互攻伐。

到此为止,先秦哲学就告一段落了,之后便是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以及新到家的发展和佛学的建立和发展。再之后便是新儒学的起源、发展,理学,心学。最后便是西方哲学的传入以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秦以后的哲学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思想家:董仲舒

董仲舒将阴阳家和儒家混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学说。他发展了三纲五常的社会伦理学说。

政治哲学:政府的职能是帮助发展人性,历史哲学:君主受命于天,这是为了达到对专制君主绝对权力约束的目的。

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乱世——小康——大同。

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李斯践行法家的思想,他主张一个天下、一个政府、一个历史、一个思想,故所有书籍必须上交国家,只能留下医药卜筮的书,因为这些无关“社会形态”。但秦朝的手段过于极端,故汉朝建立之后,也认识到了统一思想的重要性,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也吸收了其他学说的思想。

法家是秦朝灭亡的替罪羊,诸子百家学说里与法家背离最远的是道家和儒家。故汉朝统治者吸收了儒家和道家的治国思想:除秦苛法,与民休息。

汉朝灭亡之后,悲观主义流行,频繁战争和朝代更替并行,但文化发展达到了高峰,其中包括了绘画、书法、诗歌、哲学。

新道家:主理派

指的是公元三四世纪的玄学。(三国两晋南北朝)

他们承认孔子是最大的圣人,而不是老庄二人,但他们以老子,庄子的精神从新解读了孔子。

发展了道的观念:道是“无”,是真正的无,而不是无名。

主张“齐物”,即万物同等,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事物。一个人若是超越了事物的区别,他就能享受绝得的自由和幸福。

新道家:主情派

解释了“风流”,认为风流就是具有超越事物差别之心的放达和风雅。

不仅要有肉体的快乐,还要有精神的欢愉。

他们对于性的态度是审美的,而不是肉感的。

中国佛学的建立

佛学和佛教不是一个概念,佛学属于哲学范畴,佛教属于宗教范畴。同理道家和道教也不一样。

中国的佛学和在中国的佛学不是一个概念,中国的佛学是指已经被中国所同化的,在中国的佛学仅仅指子中国存在的一种思想。

佛教在公元一世纪上半叶传入中国,与中国道家相结合,产生禅宗。

佛教的一般概念:大乘佛学:宇宙的心的概念

两个名词:业:因;报:果,一连串的英国报应,就叫生死轮回;这一切都是痛苦的,都起源于个人对事物本性的根本无知,称为无明;脱离生死轮回就要将无明转换为觉悟,这就叫菩提,这个过程就是涅槃:个人心与宇宙心得同一。

禅宗:静默的哲学

禅宗的传授是以心穿心,不立文字,第一要义就是不可说,即静默。

修行的方法是不修之修:做事以无心,即自然地做事,自然地生活。

主张顿悟,可以理解为质变。

新儒学:两个学派的开端

自宋朝起,儒学逐渐发展分成两派,一派是源于程颐(弟弟),到朱熹大成的理学。一派是源于程颢(哥哥),到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两派争论的重点在于自然界的规律是不是人心(宇宙的人)创制的。这也是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即唯物论和唯心论)

新儒学:理学

朱熹具有精深的思想,渊博的学识。是儒家的集大成者。

理:形而上者,无形无影谓之理。气:形而下者,有情有状谓之气。理于气上,是一切的推动者。理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气使每个人各不相同。

新儒学:心学

陆九渊心的概念: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认为宇宙是一个精神的整体,其中只有一个世界。

西方哲学的传入

西方哲学对于中国哲学的永久贡献就是逻辑分析方法。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哲学的推理是形而上的推理,其出发点是经验中的某物存在。形而上学只知道有理,这个理是永恒的,但需要科学来探索,理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

哲学是源于经验又超脱经验。这本书的结尾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也很符合我再看完整本书之后的想法: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者恰恰有何哲学相对应:由简入繁,又由繁入简。

小结

能看到这里的朋友,属于那种有求知意识,又很耐心,也是很看得起我的人了。

大家可能存在这几个问题: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宗教的区别;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亦或是物质主义和观念主义;

读一本书,你会获得一定经验,懂得一些道理,同时你也会存在疑惑,这也正是你持续读书的目的之一,所以,不用过于执拗于这些问题,这本书里没有答案,就在另一本书里寻找,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我对哲学的了解仅限于高中课本,然后西方哲学史话,以及这本书了,所以我的认识是很浅薄的,如有谬误之处还请谅解。

对于哲学的探索还将继续,单凭兴趣,不为任何功利目的。话说回来,哲学好像也没啥功利的东西可以追求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