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正常运转都是由契约来进行规范的,我们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受道德、法律、规则的制约。
就拿每一个企业来说,都会有一套企业管理规则,每一个员工都是其遵守者,每一个管理者需要尽管理的义务。
今天来谈谈管理这一块。
放权,才是一种好的管理方法
在众多的管理方法中,放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也就是说,放权可以助你事半功倍。
为什么这样说呢?
管理产生原因:社会分工的出现。当一个人能完成所有事情时,是不需要管理的。分工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精耕细作,那如何使各个分工合作效果达到最优?
利用放权来调动下属积极性,是最好的选择。
懂得放权的管理者,给予下属一定的空间,为其制造归属感和荣誉感,不懂放权的管理者,事事亲力亲为,完全制约了下属开展工作的手脚。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懂得放权的管理者呢?
放权的唯一目的: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
放权不等于放任,也不等于做甩手掌柜,只是一种管理方法,目的是最大程度调动下属员工积极性。
如果偏离了这个目的,放权的意义就变了。下属处于一种无纪律、无组织、群龙无首的状态,最终培养出来的是自由散漫、得过且过的队伍。
有句话叫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选择某个下属负责某项业务,就应该大胆让他去践行。
如果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对下属员工处处管制、处处约束,像带小孩一样,他就很难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下属对管理者的放权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时刻珍惜这种机会。
那是领导对你能力的认可,是你非常好的一展身手的机会。
管理者放权的唯一目的就是从内在激发下属的最大主观能动性。
下属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就很容易骄傲自满。管理者如果把握不了这一点,就会让下属认为其无能。
放权要因“地”制宜
放权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管理者在划分具体工作和职责时,一定要尊重特性,审慎考虑下属承受能力。
如果随意地、盲目的进行分配,可能会挫伤甚至错杀下属积极性,和最初目标最大化人力资源南辕北辙。
那么,怎么破?
因责而宜。根据下属的责任心来放权,这是第一要义。
任意将某一工作交给一个无责任心的下属负责,后果很有可能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通过分清各项工作在公司发展的主次矛盾,对于风控公司来说,合规是底线,对于现在新媒体发展,是内容为王的时代,所以你的主要焦点是在内容上。
根据公司的主要聚焦点,抓重点,匹配相应的责任心。
因能而宜。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要想利用好下属,你先得认识他。大材小用、人尽其才都是对下属劳动的错误利用方式。
对数字非常敏感的员工可以用来做数据分析,文笔表达能力强的员工负责对外文件的撰写……
善于挖掘下属优点,并让它为你所用。
因权而宜。放权的过程中,很难把握下属的具体承受能力。
因此,不能一下就把很重要事物丢给下属,而是采用渐进的方式。否则,一旦失误,可能酿成大错。
就如选任部门负责人,首先可以让他从业务负责人、带小团队等着手,让他承担的东西慢慢重起来。
不断突破下属的舒适区,让他超出自己都预期。
放权后,一定督促有产出
放权之后,一定要看到效果,实现产出。
在合理将职责进行分配时,下属执行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来自外在和内在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一旦没有处理好,工作就不会有实质产出。
放权之后,除了怎么去将具体职责进行分配。更重要的是要督促下属在得权之后,做出成果,这样才能使人力资源实现最大发挥。
管理者应该会充分运用考核和激励机制,内在激励、外在监督,始终让下属保持在最初设定的轨道状态。
至于如何设置考核和激励政策,这个也是视企业本身而定。
不管怎样,管理者都要运用好各项政策,当好掌舵角色。
以上只是大概讲了放权比较宏观的事情,就放权过程中还会碰到如管理者如何弱化自己的角色、如何发挥下属主观能动性等问题,这都是需要管理者根据自身工作属性来进行考虑,不可一概而论。
放权,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办法。管理者放权,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撬动更多的潜能,下属得权,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我成长。
所以,管理者和下属都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
如果你想要打造一支精锐的团队,寄希望于他们能为你分担解忧,你不但要善于管理,更要懂得发挥他们的潜能。一个懂得放权的管理者,必然是一个给予下属充分信任和尊重的管理者。
这样的管理者,下属在工作时焉能不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