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数学课两节,均为苏教版。一节是五年级XT老师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另一节是三年级XG老师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两位老师一位是入职的第三年,另一位是上岗第四年,虽然都很年轻,但是个人素质都挺好,驾驭课堂的能力也都不错,只要多听多看多学习,很快就能成长起来。下面就听的这两节课,谈谈一下我的一些想法,以供交流、碰撞。
第一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综观这位老师的课堂:小组合作真实有效,教学环节设计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生成性,学生全程参与较好,教师课堂风格干净利落、思路清晰有条理。
老师在课堂开始用同学们每天都戴的红领巾引出三角形,然后引出面积。这样的设计很好,与生活贴得很近,并且是孩子们熟知的学生生活。遗憾的是,当时我观察了一下,没有看到班里有一个孩子佩戴红领巾的,当然这个问题貌似不属于数学老师的教学范围。有观点认为“教育与教学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教育,在于育,育人;教学,在于学,学会知识技能。”,如果数学老师只管教数学,那岂不成了“只论教学,不管教育”教学工作者而非教育工作者,将来要成为“教学家”而不是“教育家”吗?
笑谈归笑谈,就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而言,从服务课堂教学角度角度来看,学生如果佩戴了红领巾,老师由红领巾导入课堂教学,生活气息会更浓些,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感觉会更明显些,孩子们的直观感受会更直接些。“数学就是研究物体空间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知识综合体”,我们通常在书本上用纸笔研究数学,那是为了方便起见,把现实物体抽象化成为了数字和符号,并不表示数学就只是研究那些数字和符号之间的关系。这也与“研究数学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做准备,而不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做题能力”这一观点是契合的。
从数年前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课堂,到现在的新时代社会主*思想进课堂,自上而下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我们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也都一再重申、强调。其核心要义是要解决“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看似不经意的一条红领巾,其实体现的是思想觉悟,也是课堂艺术的问题。除了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任课老师,其他学科的任课老师都觉得“进课堂”和立德树人任务挺难施展的,尤其是数学和英语老师,更是感觉很难把课堂教学与这项任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实就这一节课而言,如果课堂开始展示了红领巾,在课堂要结束的时候,再回到红领巾上来,简明的对孩子们进行引导教育,“红领巾的面积如何计算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面对这鲜艳的红领巾,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今天学好本领,明天才能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当然这只是我一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合理、科学,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许有更多、更好的想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