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军旅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大阅兵是在当兵的第一年里进行的,当时我在一所专业的军事技术学院学习。那一年的“八一”前夕,学院要求每一个学员队组建一个方队举行“八一”大阅兵,由于参加受阅的方队很多,竞争非常激烈,每个队都想拼第一。我所在的学员队接到通知后,很快就在学习之余投入到了超负荷的阅兵训练中。
要取得好成绩自然就要付出辛劳的汗水,七月的气候可谓是骄阳似火,烤得地面直冒白烟,站在地上,胶鞋感觉就要融化,热浪从脚底直往上冒,又被头顶的钢盔罩住往下回流。浑身被汗水浸透,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呈现出一道道白色盐巴结晶的汗痕,但既使这样,大家还是咬紧牙关,顶烈日、冒酷暑,坚持一丝不苟地刻苦训练,胶鞋踢坏了一双又一双,阅兵演练了成百上千遍,只为迎接阅兵日子的到来。
为训练军姿,大家在烈日下长时间立正,既使蚊虫叮咬,也一动不动,汗水流进眼中,不但不眨眼,反而把眼睛瞪得更大。为训练方队动作的整体性,从齐步行进速度、步幅大小,到正步行进中的踢腿、摆臂位置的高低,都按严格而具体的尺寸标准规范。由于我们学员队是徒步方队,因此,在动作上更须完美体现横、纵、斜三条线,整个方队在行进过程中,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必须始终保持好这三条基准线。这也就是队列教授所讲的,“横线是基础,纵线是关键,斜线是表现。”
由于我个头不高,记得当时我被安排在方队第六排的倒数第三,这一位置自然远离检阅首长的视线。但作为本方队的成员之一,我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平时除了要练习站立、齐步、正步等整体动作外,还必须要集中精力听口令,在行进中要准确地踩着乐点节奏前进,控制好速度和距离,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却对保持整个方队动作的协调完美、整齐划一,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一个方队就是一个整体,没有熟重熟轻之分。
八一那天一大早,我们各受阅方队按照预定时间与程序在学院的主干道上一路列队,准备接受首长的检阅。学院首长在检阅每一个方队时,轮翻地问候:“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各个方队则轮翻着传出山呼海啸般的吼声:“首长好!”,“为人民服务!”阅兵式结束,分列式便开始了。军乐响起,各方队在军旗护卫仪仗队的引导下,依次列队候场。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很快我所在的方队也迈着整齐雄健的步伐,渐渐接近阅兵主席台,随着领队的一声“正步走”的口令,整个方队立即从齐步行进状态,转换成正步走,两领队向主席台上的首长行举手礼,我们整个方队则向首长行注目礼。
随着激动人心的阅兵圆满结束,两个月的艰苦“魔练”,终于换来了种种喜悦,这种喜悦并非是我们的方队拿到了什么样的名次,而是在阅兵的雄壮军威中让我对自己是一名军人而感到无限荣耀与自豪。而“八一”阅兵的台前幕后,我认为那是和平年代最能体现出军人的军魂的,以至于我离开军营十多年后,每到酷热的“八一”,心里就会热血沸腾,而当年参加阅兵的壮观场景,又会一一地在脑际间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