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过去,终于再次回归简书。
用三个月的时间去沉淀、去经历、去思考。常常把自己比喻为夜莺,“be yourself;everyone esle is already taken”不自觉抬头望着天空,细观小鸟飞过的痕迹,心头一触,真想像它们一样。
记得有一次,和同学们彻夜畅谈,对自我描述一番后,其他人需要画出她们心中的“我”。一位女生毫不犹豫地向大家展示“我”,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居然是一只鸟。她解释道,这是一只会唱歌的鸟,能飞到它想飞到的天空。我当时瞪大双眼,太巧了吧,不就是中国的“夜莺”吗?平时和她交流不多,她竟在两分钟的描述中,把我和想象中的自己画得那么贴切。第二次看这张画时,发现它的眼睛亮了,仿佛在思索些什么。不过,它和我发呆的样子挺像的!
“hi,Christy, Are you here?” “Are you Ok? Christy? ” 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停下来,“老是两眼无神,你在想什么呀?”同学们关心地问我。我傻乎乎地笑了笑:“没什么呀,发呆嘛。其实我在听的,很认真地哦。你不觉得有时候发呆很舒服吗?” “哦,我发现你一天到晚神戳戳的” 同学开玩笑道。哈哈,这是发呆的我,喜欢坐在角落边发呆的我。
“人生是所有经历的总和。” 这段日子经历让我成长很多。和一群中年大妈跳zumba,身体僵硬的我从开始到结束一直站最后一排(无奈状),大妈们一听到音乐立刻进入状态,跳得可好了。流汗的感觉让我更加充满动力,跟着节奏跑、跳,仿佛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去超市买菜,偶尔给朋友们做饭,超有成就感的,至少比我上次在家烧燃锅强多了。和思想不同的人交流会有许多代沟,后来慢慢不执拗于谁对谁错。“放下”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当所有人不理解的时候,孤独感肆无忌惮地蔓延,可说清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开始保持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如果沉默是变得“social”的关键,我宁愿永远不要social。走出自己的圈子,去认识新朋友可能在旁人看来是巴结,所以人和人的大脑结构是不一样的,场是不一样的。以前看电视剧,你会爱憎分明地指出谁是坏人,谁是好人。现在呢?恐怕坏到心眼儿里的角色少得可怜吧,我们开始学会理解坏人,他也是有苦衷的。对于那些人那些事,不刻意不强求,相遇即是有缘,不忘初心,刚刚好最好。
轻轻地我走了,告别以前无知的自己;我轻轻地招手,迎接明天未知的挑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如飘絮,如微澜,随风而行;寻梦?我在落花梦里痴看闲庭信步,梦得真实,梦得沉醉;我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温暖的黑夜拦不住,拦不住,拦不住……
我爱的我,像夜莺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