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本该在这个花好月圆的日子说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还是没躲过一年之约的内心讨伐。
起因在于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和新世相一起做了一场父与女的直播,题名“爸,我没结婚,你觉得丢脸么?”。
两小时的对话引爆了几百万人的围观。我未曾期望热闹散去,代际中间的观念空隙会自动缝合,更多的只是不想在彼此之间生长出一种隔阂。
隔阂,形同洪水猛兽,我只怕会把最亲近的人悄然冲走,不着痕迹。
只是一年过去了,我依然单身。貌似站在原地,一步未移。
1.
单身、剩女,已经不再是一个状态标签,成功跃升为一种热度极高的社会现象。我深陷其中,竟不觉成为了被指点的直接对象。
老一辈的七姑八姨跟我讲男人颜值不顶用,安稳顾家是关键;新晋当妈的姐姐语重心长,婆婆是重中之重,家庭关系须谨慎考量;蜜月归来的发小拉着我,严肃脸上写满了要珍惜眼下的风轻云淡。
每一份话语都埋藏着独一无二的亲身经历,每一个当下都是曾经选择的延迟总结。
而我,无法复制别人的人生,想要对自己未来的结果承担全责。
所以,我选择“自己选择”。
2.
经济学上有一种做选择的思维方法。即:
要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要把需要比较的东西拿出来放到天平两端去比较。
而比较的时候,不仅要看见看得见的东西,也要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比如,很多人都能看见投行工作多金风光的华丽,但看不到的是电脑夜夜通明下的心力耗竭。
父母陪伴孩子学习玩耍,看得见的是亲子关系的越发融洽,看不见的可能是为人父母心智完备的二次成长。
我喜欢钱钟书老爷子把人生活在围城内外的比喻。因为一语道出了人性对那些看不见东西的无尽想象。
想象城外有可以改变不满现状的速效药,想象隔墙有手握稳定之外的欲望味道。
是的。看见看不见的东西,靠的是想象。
没有人可以预知城外,所有的选择都只能是看见的真实以及看不见的想象,加总权衡之后的左与右。
3.
第一任男朋友没钱没势,他让我等他,承诺未来会给予我丰厚的物质生活。
我那时年轻,刚入江湖,不会生存,更谈不上想象。我想不出,看不见摸不着的承诺如何变成现实里的牛奶和面包。
第二任男朋友有车有房,细致入微,包干我的衣食起居。我有了长进,从他布置好的一眼到头,我想象的出那并不是我要的生活。
之后的每一任,都让我视野逐渐开阔。虚幻的想象被时间一次次做实。
我渐渐明白,人的想象是可以随时间增长的。
那些看不见的东西,能够被我慢慢看见,是因为我不再忙于苟且,身处安稳的状态可以去考虑更远的未来;
是因为我被自己温柔待过,可以不因丢失爱情而诚惶诚恐的到处捡爱;
是因为我从不见血的伤疤里愈合过,明白爱不是填补内心的空洞,而是用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完整。
你可以叫它们成熟,可以命名为成长,甚至称之为我对生活的野心。
无论如何,它们都是累积在我身上的原始资本。是去除了社会身份标签,卸下了精致妆容之后,那个时间拿不走的自己。
4.
婚姻,是双向选择。
我在选择对方的同时,对方也在选择我。
我,是对方看不见的那个最大想象。自己,才是婚姻关系里最大的筹码,我用它来赢得我想要的幸福。
曾有朋友问我,那么独立那么完整,还要婚姻做什么?
我苦笑,因为我从他的疑问里感受到了雄性传统地位受挑战后的自我防御。
食物链上的“零和博弈”用在了男女关系上,没有共赢的和谐,只会出现你输即我赢的点火局面。
原来我很怕,怕被别人误以为和男人夺权争霸,但现在我觉得男人们应该更怕。
因为在这个追求协作精神的时代,还企图用性别优势来捍卫内心优越感的思维方式,我不知道还能掩耳盗铃多久。
男人女人的性别看得见,但固化在大脑里的思维看不见。但它们却是构成一个人最本质的东西。
价值观是思维的外化,行为是思维的行动方式。而思维模式,不仅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也是我们选择另一半,婚姻幸福感的最大来源。
5.
这些年,我参加过很多婚礼。
有气球野餐洋乐的西式浪漫,也有盖头花轿天地的中式隆重。看见过无数大手握小手,新娘在两个男人之间新老交替的时刻。
在那一声“我愿意”的清脆信诺里,我相信每一个女孩都嫁给了自己的爱情,正如每一个父亲都相信眼前这个男人可以让女儿收获现实的幸福一般。
也许他们像童话里的公主王子,从此以后过上了更幸福的生活。又或许现实的举步维艰,早已让爱情在天堂跌落谷底的途中化为泡影。
但我,还是选择相信前者。
相信婚姻最重要的配比是爱情,相信自己也有那么一天,可以交付给对方更好的自己。
因为时间沉淀于身的资本越来越多,所以不念过去;因为想象得出更多看不见的东西,所以不畏将来。
它们是存在我思维里的相信。
如果你单身,我相信,你和我一样,也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