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问题,我一定要四处安利这篇文章和这个专栏!
此文为转载完全没有基础如何学会计 - 金融菜鸟自强记 - 知乎专栏
以终为始,我们首先来确立学习的目标和标准——第一步要学成什么样才算基本够用?
我的看法是,第一步,学会计学到能够看得懂账就可以了。这里的看懂,指能清楚准确理解一般公司财务报表各个科目的意义和勾稽关系,不至于出现似是而非的理解;同时,能够在学习财务指标概念的时候做到毫不费力。
确立目标后我们来谈方法和路径——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怎么学会计呢?我认为应该按如下6个步骤着手:
1、建立对于会计报表、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等在实务中到底长什么样的直观印象;
2、找一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通过包括请教、百度等等方式,弄清每个科目的意义,并进一步弄清各个科目的勾稽关系,然后弄清出现在财务报表中主要财务指标的准确概念;
3、弄清楚会计中复式记账的逻辑基础,简而言之就是什么记“借”,什么记“贷”,为什么;
4、通读一遍《财务智慧》,大略性地了解财务领域的各种“道理”,如果不能理解,建立大致的印象也可以;
5、认真学一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知识》,系统将会计学一遍;
6、这时候如果学有余力,请向CPA教材进发~
以上顺序和一般人的会计学习顺序很不一样,为什么?我个人认为,要高效率学习陌生领域的知识,必须同时注重建立直观印象、厘清概念、明理(逻辑/道理)这三点,三点只要少了一点都是蹩脚的。而建立直观印象走在最前面,后面对于抽象的概念才更好理解,概念理清了,才能比较好理解规律/规则背后的道理。
以下论述或事例解释了为什么会是上述6个步骤:
A、还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会计老师一上来就给我们讲“借”、“贷”,讲怎么做会计分录,却没告诉我们为什么记借,为什么记贷,教材还用的是全英文的。结果呢,如我这样聪明的人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迷茫有3:
i. 为啥借是“debit”,贷是“credit”,为什么收入增记的是“贷”,而分红记的是“借”?这个问题直到我了解了复式记账的逻辑才弄清楚,弄清楚后再也不用担心不会做会计分录了——有此疑问的同学请参考这个问题的回答:会计分录中"借"和"贷"是如何理解的?含税和不含税公式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不含税是含税/1+税率?
ii. 我们做的会计分录最后是个啥样子呢?直到会计老师在最后一堂课拿出一张完整的报表展示给我们看,我也没有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然而,在我工作后第一次读上市公司年报的时候,我就立马清楚啥是啥了——由此可见直观印象多么重要。
iii. 为什么收入是Revenue,而利润是income,而为什么profit、earning也是利润?傻傻分不清啊。反思被英文术语折磨的经历,我确信,对于和我类似的土人,接触陌生的知识领域时,要同时面对语言障碍,完全是一场灾难。二者应该分开,先弄清概念和逻辑,再去解决语言障碍,一点都不难嘛。
B、为什么要读上市公司年报?因为上市公司年报最为规范,有很详细的附注,认真读一遍(记得看附注)对于科目的了解很有用。如何弄懂每一个科目?建议是看附注和百度相结合,对于数字之间的关系,用计算器算一算。
(上市公司年报地址:巨潮资讯网-多层次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平台,搜索上市公司股票代码,打开后选定期报告页面)
值得诟病的是,大学的会计老师面对懵懂的我们这样讲“资产这一”科目的概念:“资产是指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引号之内的部分在CPA教材中或者企业会计准则中可以看到,很严谨,是判断的准绳,对于理解诸如“融资租赁”之类事项中判断什么是资产有用;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实在太抽象了。我们因为先建立模糊的不准确的直观印象,再建立严谨的概念,这才是正确的顺序。
C、为什推荐《财务智慧》这本书?因为真的很容易读,概念讲得很清楚——相比国内八股文式教材,实在是太可爱了。读了这本书,你可以掌握很多准确的,浅显而不浅薄的财务智慧,懂得很多“为什么”。
D、为什么还推荐如同八股文的《会计基础知识》和进阶版的CPA教材《会计》——无他,系统。活生生的例子显示,啃完CPA教材《会计》,做投行考保代够用了;据个人所见,由于站得比较高,聪明的仅仅读完《会计》的投行男在财务概念和逻辑上足以秒杀很大一部分财务经理。
个人觉得完成以上6个步骤,可以说在财务方面略懂了。
(吐槽:曾经面试过一个做了10年会计的财务经理,竟然连溢价增发的时候如何做会计分录都不知道——原因无非是只做事务性工作,不关心与业务“无关”的知识,没有学习钻研的习惯——民企人才匮乏和很多人的努力程度之低可见一斑)
重点推荐书目:
财务智慧:《财务智慧》(美)伯曼,奈特,凯斯 著,刘璐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