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学生时代的英文课上,有篇课文叫未来的学校(school in future)(大概是这样吧,时间太久,记忆搜索引擎实在无法准确定位),说的是,未来社会学生的学习,坐在家里,就可以轻松搞定,借助的手段就是电脑,想上哪位老师的哪门课,手指动动,跃然屏上,时间空间,极大自由,年少的我,想象力有限,却是将信将疑又无限艳羡。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当时光机行驶到公元二十一世纪一O年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浪潮汹涌,哪怕如我般年过不惑的高科技小白,也诚惶诚恐地,必须直面接招,躲无可躲。
才发现,有句话叫,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真的不能武断地定义为唯心主义,或者说,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这种由人的认知决定的世界观,本来就没法定出绝对的对错优劣,何况,人的认知也是在宇宙洪荒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地变化发展的呢。
言归正传,小时候英文课上描绘的学习蓝图,反正是神不知鬼不觉地,过犹不及地,一一再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请不要纠结于我的用词,你明白意思就好)。何止是学习,简直是无处不在:购物、出行、餐饮、缴费、娱乐、婚恋、媒体……总之,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统统可以通过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一键解决。更神勇的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每个人都可以变身足不出户放眼全球的终端操控者。以前,有句信用卡的广告语,叫,一卡在手,走遍神州,我可不可以与时俱进地修改一下:一机在手,联通全球。
科技越来越发达,技术越来越进步,自从去年谷歌研发的机器人AlphaGo与韩国围棋超级高手李世石九段,经过5个小时的人机大战,最后以4:1的比分定格胜局后,作为地球上最聪明的物种,我们以智识著称的人类不由发出惊呼:如此以往,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岂不是要很快把我们取而代之了吗?
以我一介凡人的愚见,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我们的工作,毫无疑问,会越来越多,切身体验的自动化服务就不少啊,家庭里,具体到我们家:洗碗机、扫地机…公共场所的:点钞机、无人机…见多识广的可延续脑补,据说一款能够对老板情绪心理察言观色的机器人秘书正在研发中,只要程序设置好,工作结果可以精确到毫厘,果真如此,男Boss们可省心不少,聪明、高效、善解人意,还不会因风情美丽给自己惹麻烦。
那么机器人到底会不会取代人类威胁人类呢?我想,既然机器人是人类研发的,操控权不是还在人类手上吗?保守的进化玩法是,开发更多的服务功能领域、亲善人类的情绪…如果想挑战一下未知与极限,那可能就要承担放出去、控不住的后果了,那后果是什么?往好莱坞未来世界灾难大片上继续联想吧。
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是想说,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给我们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带来极大便捷,以及智能化的发展,对人类工作的取代,使我们对自身存在处境的反思,但是,机器人毕竟是在设定的程序情境中,可以高效不出错地完成工作,比如生产流水线上的环节,情境一旦有变,其将有可能不知所措,或不知变通,铸成大错。有例说,机器人驾驶汽车,前方地面有一黑洞,换作你我,会转动一下方向盘稍作避让,而机器人可能会实心眼地一根筋往前冲,可不就掉坑了吗?所以,人类将来可能被取代的工作,应该是那些有章可循的事情,涉及到情智、情趣、个性化的、多维思考与判断性的事情,比如:审美、创意、设计、沟通协、写作绘画……等等,恐怕一时半会很难被取代,我们要想跑赢社会进步不被淘汰,唯有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同时,拿出自己的耐心与毅力,把着手从事的每一件事情,以盲目乐观的心态,做到自己能够的最大极致。
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下一部分人的共识,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没有这套体系设计的,这不,利用互联网订了这个专栏拟自学: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抱着家有余粮心里不慌的心态,一直也没好好学习,突然发现,一年又过四分之一,不能再犯迷糊了,逼自己上路,再迟的行动也强过不出发。希望这次不要重蹈水瓶座的致命覆辙:三分钟热度,希望这一次自己能够傲娇地牛B一回,就是,坚持不懈地做到输入输出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