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02肖晓文
医治心灵的地方, 细谷亮太是东京圣路加国际医院小儿科主任。有一天,小儿病房接诊了一个叫良太的两岁男孩。良太患了急性脑炎,陷入了深度昏睡的脑死状态。良太的母亲承受不住沉重的打击,找到细谷老师,向他求教两个问题:一是良太已经处于这样的状态,这样一直治疗下去会不会增加良太的痛苦;二是良太八岁的姐姐由佳和五岁的哥哥康平,该怎么让这姐弟俩理解、接受良太即将死亡这一严酷的现实。 面对良太母亲的信赖,细谷老师好生为难。第一个问题还容易解答,告诉她“深度昏睡”就是丧失了感觉、意识,什么也不知道,治疗与否都不会增加良太的痛苦。第二个问题,面对两个满怀期待的未成年小孩,怎么说清这一事实,才不会让他们受到更深的伤害呢? 细谷老师想来想去,来到小儿病房游戏室里。这里摆放着两百多本为病儿和妈妈准备的绘本,其中就有借助老人和动物形象,讲述生命和死亡、别离和悲伤的作品。细谷老师找到英国苏珊·巴蕾的《不能忘记的礼物》,来到两个孩子面前,当着父母的面和孩子一起翻看起来—— 森林里,獾上了年纪,知道自己来日无多,担心动物朋友们接受不了他离去的痛苦,就在暖炉边写下了留言。睡梦中,獾拄着拐杖进入了黑暗隧道,步履越走越轻盈,最后竟漂浮起来,飞向光明的出口,进入了光辉灿烂的天空,像飞舞的蝴蝶一样,踏上了自由愉快的旅程。 第二天,动物朋友们来探望獾,看到了暖炉上的留言:“我不怕死,因为我知道,死了,身体即使没有了,心却还在这里。我到长长的隧道另一头去了,再见!”大家望着獾冰冷的遗体,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中。想起獾平时帮助大家做的好事,心里又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感激。 一个春日里,鼬鼠站在山岗上,怀着对獾的温暖回忆,觉得獾就在自己身边。他朝着天空喊:“谢谢啦——” 绘本最后一句说:“獾一定……听到了。” 读着这个哀伤的故事,两个孩子眼里噙满了泪水。细谷老师告诉孩子:“獾是变老了死去的,也有人很小的时候死去。良太不久就要穿过长长的隧道,变得自由了。他现在睡得很香,没有一点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