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公开课比赛,我代表一年级数学组执教了教材第六单元 例4和例5的内容,即10加减几和十几加减几(不进位、不退位)。
例4教学的是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例5教学的是简单的“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或“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并认识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从例4、例5到“做一做”,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即从结合计数器、实物图等直观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计算的过程与结果,到脱离直观进行计算,逐步加深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
仔细参考了《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建议,(1)定位于数的认识,而非进行运算方法的教学;(2)关注于操作过程,不必进行法则教学,更不必要求学生按照相关法则进行计算;(3)了解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不必要求识记。我确定了如下教学思路:
一、复习环节
1)理解11。一根一根的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组成一个十,加上余下的1根小棒,就是11根。并用此方法举一反三,理解15、17的意义。
2)递进,理解20。指出,一捆一捆的数数方便快捷。
二、新授环节
1)请仔细观察,用语言描述你的发现。(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先画出一捆小棒,再画出一根小棒)
2)能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解决。
3)如果让求出12+5的结果,你会怎样解决?说出你的想法。
4)小组之间探讨求16-4的计算方法,组长汇报。
5)小结:本节课你认为应该掌握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收获?
授课时,孩子们精彩的表现获得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我听到这样的表扬语:
你们班的孩子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能力真强!
这哪像一年级的孩子呀!小嘴巴真会说!
你们班孩子回答问题时不慌不忙、思维清晰语言流利!
一个加法算式,你们竟然有那么多种方法去解决,孩子们真是善于思考!
小组讨论时,每个孩子都那么积极,都有话要说,有想法要表达,怎么训练的?
我想说的是:其实这节课,就是我们的常课状态进行的,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是他们的自然表现,整节课不修饰、不掩饰,而我执教下来,也是轻松快乐、旁若无人。达到了一直以来追求的“人课合一”。因为我的教学目标很清晰,我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重思维
如何计算12+4?依托复习环节,孩子们内心已经明确:12就是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加4就是加上4个一。所以他们这样描述自己的解决路径:
付艺涵)我脑子里是这样想的:用小棒帮忙计算。12是1捆零2根,4就是4根,合在一起就是1捆零6根,也就是16根。
吕佳一)我是这样思考的:用计数器帮忙,在计数器上,12就是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加上4就是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计数器上显示的就是16。
张雅轩)老师,我把它想成了14+2。(说明:在进行第四单元小结时,总结加法表时我给孩子们渗透了:口算时,尽量不要手指帮忙,碰到小数加大数时例如2+7,可以想成7+2。其实就是加法交换律的渗透)
邵瑞祥)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不知道对不对。一个一个的往上加,变成了13+3、14+2、15+1、16+0,所以结果就是16。
王皓铭)老师,我就是直接口算的,因为2+4可好算,前边都学会了,所以这道题我一看就会了。
南雨昕)我是用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十位上是1,所以12+4=16
周苏雅)我是在心里数出来的。
陈益贤:我也是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的,但我是先拨出个位上的数,再拨出十位上的数,加的时候也是先拨上个位上的数。和吕佳一的顺序不一样。
以上是我撷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发言,一个字一个字敲打在键盘上时,我也不由得感叹,这些话真的是入校还不到半学期的孩子们的发言吗?确实是!这些计算方法确实是孩子们在认真思考之后的梳理和总结!
二、重倾听
还记得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课,我在黑板上写下“会倾听”三个字。并要求孩子们心怀感恩:感谢我的小耳朵,它能帮我认真听老师讲课!因为只有课堂上竖起耳朵认真听老师讲课,跟上老师的思路,才能扎实地理解学习内容。同时,认真倾听同学发言,才能够学到更多不同的方法。
有了这样的要求,也为了早日帮孩子们养成这样的习惯。我的课堂上,训练方式多样,比如:
1.突然发问法。对于学习重点,我讲解之后会突然发问“刚才王老师说了什么?某某某你来重复一下”。
2.找重点词法。一句很重要的话,我会慢慢讲给学生,而后让他们找出认为的重点词语,再重复出来内化一下。
3.课堂小结法。每节课结束时,我都会让学生对本节课谈收获和感悟,以此来检测他们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是检测他们上课是否认真听讲。
同时对家长朋友也提出了相应的支持要求,我经常在班级微信群里和家长朋友交流,摘取以下两条仅以说明。
1.今天上午学习的内容是教材上89页的“9加几”,辅导家庭作业时,请用顺口溜“拆小数,看大数,凑成十,再相加”辅导,并让孩子解释顺口溜的意思。这是今天上午学习的重点,以此来检测上课时孩子是否认真听讲。
2.今晚的家庭作业直接布置给孩子们了,请您回家让孩子描述清楚再写。
并且在家长会上要求,平时多跟孩子进行交流,家长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孩子专注地倾听某一件事情时,尽量不要打断他。经常打断孩子,容易造成孩子注意力分散、多动。家长和孩子说话时,要对视交流,多关注孩子的眼神,是清晰还是迷茫?出现不清楚的情况,再放慢语速,重复交流内容。
本节课正是因为孩子们具有认真倾听的耳朵,会认真倾听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思考,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
三.敢表达
会倾听是内在的力量,敢表达则是外在自信的表现!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声音响亮流利。并敢于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质疑。是我的数学课堂上一贯的要求。
敢表达的孩子一定是自信的。所以从接手本班开始,对于课堂上举手有回答意向的孩子我都认真对待,对于胆小声音微弱的,鼓励其走到讲台上去,拉着他的手辅助鼓励其完整表述;多创设结合实际的情景教学,给孩子们走上讲台露脸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比如教材26页的“减法”教学,我让仝浩南手举气球走上讲台,完成情景模拟。65页的“连加连减”,让8名孩子来扮演小鸡完成整个情节的模拟再现;鼓励孩子来扮演小老师,也是我的一个方法。比如“9加几”教学之后,孩子们对于凑十法已经有了深切的感受,辅助“拆小数、看大数、凑成十、再相加”的顺口溜,经过一晚上的消化理解和记忆修复,第二课时的“8、7、6加几”邀请付艺涵、王皓铭、康雨妍、南雨欣等几位孩子来当小老师完成教学......
另外和家长朋友交流: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不管孩子说得好坏,都不要打击孩子。树立孩子表达的自信心,让孩子感受到表达的乐趣。
细微之处的打磨加上长久的坚持,换来了孩子们的精彩发言!所以本节课上,孩子们的回答才能不拘泥、不固执、点子多、方法妙!正如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