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不大不小,不老不少,也似乎到了不尴不尬的年纪。
周五,忙碌了一周,终于可以偷会儿懒给大脑放个假。
下班后,我赶乘2号线到人民广场和朋友小聚。一见面听她喊:“这几天忙连口水都没怎么喝,上厕所还得掐着时间,过的都是啥日子哦?”接着说:“我这马上奔三的人,啥时候结束这苦逼的日子啊?你今年有没有恐慌感?”
“恐慌感?”我不解问道
“是啊,学校时,就想着时间怎么过得慢吞吞的,走快点 ,姐要去挣钱的。可这几年尤其是今年春节后真正感受到什么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做事常考虑时间成本”她感慨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啊,过了25岁,更加清晰感觉到时间之快。30岁的临界点,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想着大学毕业那年高高喊出的梦想:要取得一番成就,要衣锦还乡,要周游世界,要做人上人….而今翻翻当年立下的目标,好些“梦”还在来的路上,或许今天亦或明天。
坦白讲,面对左手现实,右手梦想,难免有同事提到的“恐慌感”。有时一些念头也会跳出脑海:30岁前要不要再跳槽、是否再报个学习班、有没有竞聘高讲的必要、接下来的五年往哪发展等等。
好在,每每纠结于类似的问题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答案或感到乏倦时,会先停下来看些散文或诗歌书籍,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则为我喜爱的一句。德国作家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也是爱不释手的一书。
《当下的力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畅销全球, 一本具有影响力的心灵启迪书籍。
首次听说它,还是名小实习生。同其他几名一起进公司的实习生,做些打印、复印、整理资料、布置教室、电话通知学员上课之类的琐事。因觉得有大材小用之感,牢骚道:”“好歹也是个大学生,让我们做这种小事,什么时候才给上课机会”
不想,被带教的师傅知道,批评道:“板凳要坐十年冷,你这没几天就要抱怨,即使给你课上会控场吗?不是让你复印就去复印不动脑子,你可以看上面别人的培训手册、计划怎么做,班级怎么管理,踏踏实实利用好手里的资源,这本书拿回去学学,写个读后感交上来”
师傅给的书就是埃克哈特·托利的这本书——《当下的力量》。第一次看,或是经历不足亦或对师傅话没当回事,很抱歉,直到读完脑子闪的更多是四个字——心灵鸡汤。为交作业还是不痛不痒的写了篇感悟交上去。
三年后,早已不在是实习生,那几年的带班授课经历,见到人、听到事处理的问题,思考问题的广度都不在浮于表面,心态上从容了许多。后来因授课需要,课上分享过《塑造阳光心态》《做最好的执行者》《当下的力量》这些书籍,每次分享都会增加我对这本书的认识,不再一言辟之为“一本心灵鸡汤”。
相聚结束后,回到家,又找来此书翻阅一遍,其中两句话多年来记忆尤新:
1.无论何时,当负的事情在你身上发生时,在它下面都有着深刻的教训,尽管当时你可能看不到。即使是一次短期的疾病或一个突发事件,都可能会向你展示生活中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才真正重要,而什么一点儿也不重要。
(目睹了他人因病辞职的经历,更是深深明白书中说,什么是真正重要的,那些一点不重要,一个职位从来不缺萝卜,或许离开你照常运转,家里却万不可少。)·
2.当事情进展顺利时,就是成功的循环;当事情变得糟糕时,就是失败的循环。这时你必须放弃一些事情,以便为新事物的产生创造空间,为事情的转机创造空间。如果你抗拒这些事情,你就是拒绝与你生命之流一起向前进,就会遭受痛苦。
30岁和时间赛跑,30岁的路口或有迷茫,恐慌,焦虑,此时不妨多问自己真正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