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吐槽了无数的鸡兔同笼题,一直没有碰到。我还纳闷为什么馨儿都四年级了还没有这类题,难道是有人专门吐槽?
这学期馨儿的数学书发下来我翻了下,发现最后一章藏着"鸡兔同笼"。仔细看看原来没有一定的基础这种题的思维模式是接受不了的。而且变化出各种各样的题也不太好做。
我小时候没有做过这样的题。后来我和馨儿同学的妈妈聊天(接送孩子的妈妈最后都成了八卦妈妈圈儿友),才知道,这种题参加奥数班的孩子都有讲。也才想起来,馨儿姥爷给我几本奥数题里就有"鸡兔同笼"这一类型题。不过我还没有认真去看那两本书,里面的题更是当然的没做。
馨儿没有上奥数什么的辅导班,也没有提前学习,除了预习。提前学是通过外面辅导班提前把这学期该学的课程上一遍。所以一般老师上课讲的上过课的孩子已经学过一遍了。
馨儿没上这样的班,属于老师学到哪跟到哪。
"鸡兔同笼"问题老师上过一次课,然后给了十几道题,集中训练几天,孩子们的思维已经属于见到题就能判断出是不是“鸡兔同笼”的题,是,马上脑子就往这类型题怎么做上靠。
前段时间碰到馨儿学前班同学的妈妈。这个妈妈不知道是骄傲还是真的抱怨说,孩子一点时间都没有,从二年级起上奥数班,从一年级上英语培训班。现在每天除了做学校里的作业还要做奥数和英语班的作业。晚上都很晚才睡。
我说,那我们太落后了,到现在还啥班都没报呢。那位妈妈说,她们英语上得太早了,现在四年级已经上到五六年级的课程,跟五六年级的孩子一起上。她说这个我就奇怪了,你上这个课外班的目的是什么?单单是为了提前学?如果按这个想法,那你就一气比别人多上,早早把学业修完了,早早毕业。
另外是奥数班,北上广的奥数各种竞赛很厉害,孩子都在上,尤其上海,更凶,幼升小都竞争的厉害,从幼儿园中班就有针对性上一些班,为了上自己中意的学校做准备。
我想我们上辅导班是要拓宽思路也罢,往深了挖掘也罢,加强我的弱点也罢。。。都要一定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提前学课程,那有什么意义?就像我们一堆人爬山,有人就跑到前停下来等大家。这个意义大吗?仅仅是时间的差异,你的那个地方每个人都会走到,你只是比别人先到一会儿,没什么意义。
所以当馨儿同学妈妈跟我说他们孩子上的奥数班有好多作业,那些作业都有一定难度,她还有时候辅导不了,什么"鸡兔同笼"、"工程问题"、"盈亏问题"。。。弄不对就搞错了的时候,我连这些名词都没听过。
现在离那个妈妈和我聊天已经过了两个月。馨儿们才正式学习"鸡兔同笼",我看馨儿们好像也没有费多大劲儿,这些题就会做了,单元测试有两个"鸡兔同笼"的应用题,也都会做。回过头我把那两本奥数书拿出来看了下,"鸡兔同笼"是在六年级那一册中。连同什么"工程问题"、"盈亏问题"都在那一册中。
我想馨儿的那个同学可能也不会费力就能做"鸡兔同笼"。
从馨儿上学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按六周岁上学,一个班的孩子都在六周岁到七周岁之间。别看孩子们之间差距几个月,这几个月在抽象思维上就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个最多的表现是在数学上,在语文英语上几乎没有差距。
所以语文英语可以放开手,但数学不一样。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学期总有一两个问题是她想不通的,费了好半天弄明白,睡一晚第二天就抛脑后,其实她还是没有真正的理解了。但是到了下学期,这样的问题不用再讲她就明白了,其实就是半年多时间。但是这学期又有新问题她理解不了的。三年多了一直是这样的循环。
开始我有点心虚,看人家别的孩子都会,为什么馨儿就是不明白,难道脑子不够用?然后找了一些关于孩子抽象思维发育的文章看,也随着时间推移,过了两年,理论与实践证明,孩子抽象思维发育有快有慢,馨儿可能是慢的。
馨儿学了"鸡兔同笼"后,我才明白为什么馨儿上奥数班同学的不会做奥数作业了,因为她上的太超前了,超越了自己接受程度,如果再过一年上也许就没这么难了。
我们都是正常人,大脑没有超水平发挥。
没必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车到山前必有路,到了这山说这话。焦虑除了自己折磨自己,还折磨孩子。到了"鸡兔同笼"时代,就说"鸡兔同笼",不要讲什么"工程、盈亏问题"。不然揪住不会的不放,会的不闻不问,那得有多大的自信才能经得起这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