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经常有人问我应该给自己的小孩子报什么样的辅导班,当下很多人对于辅导班这个词都很反感,也有很多人评论说中国的中小学生课业太重,父母逼着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的行为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可我现在反而很羡慕当下的这些孩子们,羡慕他们在孩提时代就可以接触更多的东西,这也让我想到东西方的教育差异之大,以及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一些反思。
在很多80、90后的世界里,“高考”是他们青少年时期记忆最深刻的词语,是他们抹不掉的记忆,从他们踏入学堂的那一刻起,高考就成了他们整个青少年时期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他们的天职,在学业面前,任何其它的事情都要让步,学生们按照高考的要求日复一日的学习着语、数、外、物理、生物、化学等,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各种培训班,大家几乎没有接触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因为他们的一切时间都花在了为那些高考要考的书上了。18岁的时候,大家学习了各种高深的数理化,文史地,成了很聪明的人,但也成立最贫乏的人,这点在他们上大学时将深有体会。
中国学生在高考时填报志愿时的状况很让人深思,90%以上的考生对于选报的专业和学校都是迷惘,甚至是一无所知的,在他们的整个青少年时期只接触过理论课本,对于各类专业知之甚少,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所在,大部门人报考专业与院校都是盲目的或者根据就业形势报考专业,有的学生甚至随便报考专业。
到了大学,他们又发现自己以前学的数理化,天文地理知识又完全用不上,而对于自己选的专业也毫无兴趣,自然也没学到什么东西,大学生活就在浑浑噩噩中渡过了,临近毕业时,面对残酷的社会压力,更是找不当自己的定位,找不到人生方向。
与之相反,美国学生在大学时代通常都是很忙碌的,那是因为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已经接触到了更广阔的界面,他们知道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所以在报考志愿时,他们往往有着很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上了大学,他们自然会为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与钻研,所以大学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忙碌而又充实的,毕业之时,他们大多都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了。
我并不是说美国的教育模式完全没有弊端,特别完美,我只想说更早的让孩子接触除了书本以外的事物,能让他们更早的认识自己的个性,了解的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这对于他们以后报考专业以及就业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不以分数定唯一,这个应当是未来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
pa�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