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是关怀等利他行为的基础,也是平等交流的认知前提。
一岁后即可开始训练。方法有三个途径: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聆听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换位思考。
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首先要帮助孩子能够认识自己、管理自己。
三、交往合作能力
情商理论中所谓的交往合作能力指的是能准确解读人际交往中的情绪,善于控制交往中的情绪变化。是建立在前四项情商的要素之上的,是继前四项之大成的具体操作能力。
首先要能准确解读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和他人的情绪。
其次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确自己和团队的责任和目标。
最后才是可操作的一系列积极的交流巧。所以前面四项情商能力之高低会直接影响最后一项社会交往合作能力的高低。
父母对孩子合作能力的早期训练需要遵守难度上的循序渐进和教环境的自然两个基本原则。
早期训练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第一步:建立孩子和母亲的依恋。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慢慢学会在母亲在的时候能够自己玩。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按以下顺序慢慢让孩子接受在身体上和母亲分离并开始自己玩。母亲抱着孩子一孩子坐在妈妈的腿上一起看书或玩一孩子和母亲分离面对面近距离玩一孩子独立地在母亲身边玩(母亲可以注视孩子)一把母亲和孩子的距离渐渐拉远孩子能独立地玩,但母亲在房间里走动一母亲可以短时间离开,但让孩子知道母亲在哪里并能听到母亲的声音。注意要循序渐进,否则当孩子感到安全感受到威胁后会变得过分依赖而不能独立地玩。
第二步:在家庭环境中和陌生人的交往。例如有客人来访,由于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又有父母在,孩子就有基本的安全感。注意一开始如果孩子不愿意,就不要勉强让孩子和客人交往。孩子往往是先躲在妈妈的怀里观察对于方,在基本信任建立后才能有进一步的交往。可以在父母参与的情况下让客人参与和孩子玩一些有趣的游戏。另外早期的礼节习惯也可以帮助孩子比较自然地接纳客人。例如问候和道别等。最初这样的礼貌训练也应该用鼓励而不是逼迫的方式。让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愉快的感受。在孩子差不多两岁以后,第二步的训练中也可以邀请一个年龄相仿的小朋友来家里玩。同样,一开始一定要有双方父母的干预和组织。活动内容不需要太复杂,但需要有参与性。例如双方父母可以各自抱着自己的孩子把一个彩球滚到对方手中。这样的活动孩子既能满足安全感又开始了自然的交往合作。在活动过程中要多用鼓励的语言对孩子的每一次参与进行正向的评价和鼓励。
第三步:和熟悉的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交往。当孩子渐渐学会在自已家中和别的孩子交流后,你可以开始带着孩子到熟悉的小朋友家里玩。活动内容可以和第二步相似,只是在别的小朋友家里进行。第四步:在陌生的环境中和陌生的孩子交往。在带孩子去这个陌生环境之前,可以用语言先描述环境中的一些有趣的东西。例如,第一次带孩子去早教中心,可以先告诉孩子:“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才能看到很多小朋友,那里还有一个很漂亮的降落伞。”这样让孩子有所盼望,可帮助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到了新的环境不要急着让孩子和陌生的成人和孩子有过多的交往。你要观察孩子的反应,判断他安全感满足的程度,循序渐进。年幼的孩子之间的交往最好先从双方父母交往开始。孩子能从父母之间的交往中判断能否和对方交往。在孩子的交往开始后,同样需要父母的参与和帮助。很多父母和幼儿园老师给我反映,去过早教中心的孩子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积极策略。这与早期得到第四步的训练有密切的关系。
孩子被欺负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复杂,孩子的年龄不同、事情的起因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这里我只说一些原则,具体的方法家长自己定夺。总体来说,要着眼孩子长远的情商发展而不是事情暂时的结果
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心态。说实话,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打,心里之疼巴不得是打在自己身上。但是这个社会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你也不可能为孩子去承受一切。有些痛苦只能让孩子慢慢学会承担。所以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和父母所付出的痛苦变为成长的机会。我给父母的一个建议是,去改变你所能改变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我看到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就出面教训的孩子。这就超出了你能做的范围。有时候,因为两个孩子吵架最后导致父母吵起来甚至打起来的。这实在是给孩子一个很不好的榜样。
要教会孩子怎样介入,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例如在游乐场上看到别的孩子在玩秋千,你的孩子也想玩,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也想玩时,不妨告诉他如何与别的孩子商量:“你玩一会儿后,我能玩一会儿吗?
然后再还给你好吗?”如果孩子胆怯,你第一次可以陪着孩子走过去和别的孩子商量。但是你要事先告诉自己的孩子,如果别人不愿意那也没有办法。如果真是这样的结果,你可以和孩子继续讨论:“妈妈知道你果有难过,如果他让你玩一会,你是不是很高小朋友过来和你这样说,你愿意让他玩一会吗?”这样的讨论是很好的教育机会,因为孩子刚刚经历了这个具体的过程。要学着用语言商量,不要怕被拒绝。
如果是你的孩子在玩玩具,突然被别的孩子抢了,甚至还挨了打。你可以走过去,蹲下来,一面用手安抚孩子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能一面哭一面告诉你发生的事情,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能力。然后再鼓励他和打他的孩子说一句:“我不喜欢你抢我的玩具,你打我,我很疼。”如果这时对方的家长没有积极的介入,那个孩子也毫无反应,你就到此为止,领着孩子走开。学会远离危险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呢?有时候对方的家长会一把夺下自己孩子的玩具塞回给你的孩子,这时,不妨和两个孩子一起商量有没有一起玩这个玩具的可能。总之,既不要让孩子除了哭什么都不能做,也不要教孩子以牙还牙。很多父母会忍不下这口气让孩子还击对方。这样往往只会导致事情恶化。如果你的孩子获胜了,他学会的是武力的甜头,你难保他有一天他不会因为自己的欲望用自己的武力去欺负别人。
把这样的冲突放在平时的游戏里,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用语言维护自己。例如,你和孩子分别扮演抢玩具的和被抢玩具的,然后看看如何用语言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孩子在遇到现实的情况时就有能力说出该说的话。
让孩子自己去商讨解决问题是很好的,但是在中国很多的独生子女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适当的介入还是需要的。如果双方有那么一点理性,父母和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协商而不是法官。根据我的观察,美国老师也会介入,但是要求双方用语言来描述和协商。这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老师要问合适的问题,用合理的语气帮助有情绪的孩子慢慢恢复理性。
在中国,我们作为家长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要面对两个还不懂道理的孩子,有时还要面对一个不讲道理的家长这时就要做你能做的,而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有一种游戏对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特别有效,那就是集体性的体育项目。根据儿童游戏的理论,体育项目是一种规则性极强的高级游戏。让孩子从小参加一些集体性项目,如篮球、足球等,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体魄,也对发展孩子的情商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有很大帮助。在这些集体项目中,每个成员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感受各种强烈而迅速变化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学会和别人合作。有时候需要有服从和牺牲精神,有时候又需要有领导的才能。在和对方或队友发生冲突时,需要学会克制情绪找到理性解决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这么复杂的学习是在短时间内非常逼真而又完整地让孩子经历。
让孩子学会经历挫折,学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