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陈平原说:
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
不是说书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的意义是保持一种思考,反省,批判,上下求索的姿态和能力。
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你有没有拖后腿?
01
书中世界
北京有故宫,天安门广场,万里长城;巴黎有埃菲尔铁塔,圣母院,卢浮宫;伦敦有大英博物馆,皇家宫殿,圣保罗大教堂…
偌大的城市,再精彩,迷人的地方还是很有限。如果你问,有没有一个地方,包罗万象,令人神往?我想书绝对是其中之一。
书里有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各个学科里又有很多细分,包含着天地与人相处的各种精华。
都说,在这个获取信息的方式十分多元且很便捷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读书?
因为通过电视或用其他直观方式搜集的信息,获得的知识,往往是浅显的,是没有经过缜密逻辑筛选并证明的。
你想要什么样的世界,就去翻开什么样的书,在读的过程中与他建立关系,借他之眼去看精彩的世界。
02.
如何找书?
生物多态性存续,首先得保证数量,形成基本传递与演进,不谈数量就灭绝了,但是谈数量的重要性,就必然出现一个基本事实,按照优秀作为标准,可能这个种群99%都不合格。
同样的道理,印刷术使创作一步步普及,商业化和平民化,社交媒体时代终于使人人成为创作者。
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的群体数量得到一个个补充,但创作质量就开始趋近于99%都很烂的原则,选一本好书,就像你在14亿里选一个人做对象一样难。
如何找到好书?有以下三个筛选标准:
1. 好书提供关于这个世界的正确的认识;
2. 它所提供的知识不是零碎的,而是系统化的、完整的。好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是站在热爱人、同情人的基础上的。我们的情感要更正面,我们要有同情心,我们会去热爱这个世界上值得热爱的人和事物,这些情感性的东西,也是靠审美培养出来的。
3. 好书还提供方法论,有的人不会思考,是因为不会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用某种方法把它推进,只有阅读能教会我们,“读审美的书,获得审美能力;读思辨性的书,你会获得思辨的能力”。
03.
与书对话
书中世界万千,选择什么样的书籍是最重要的事。读什么样的书就等于跟什么人对话,读书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
所以,你应该选择与你思想水平相当或者你所希望奇迹的思想量级的书。
读书是与人对话,但这种对话却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在这时候,就出现了读书的难处:我们懂得怎样与人交流吗?尤其这种特殊的交流吗?
交流最好的方式有两种:
1. 双方都在说,互相吸收,保留个人看法,尊重对方表达;
2.一方在说,一方在听,各自安好。
读书这种特殊的交流难处就是对方在说,你在听,而且对方也没法接受到你的看法。
所以阅读最好的心态就是先把自己的思想腾空,即使作者的观点与你完全不同。
唯有腾空自己的原有思想,只追逐对方的思路以及对方对自己思路的系统证明,才能进入对方的世界。
唯有进入对方的世界,与对方契合同步,甚至把自己当成对方,才能真正完全理解对方的思想。
一个人读书最佳的态度,就是先要进入对方的思境,理解对方;如果你弄不懂对方表达的真正含义吗,那么先要检讨自己,即使觉得对方的论述不对,也要反复思考是自己理解的不对,还是对方真的有问题。
只有抱着这样谦虚的态度读书,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才能知晓并吸收到别人的想法以及想法中的合理之处。
与书对话,就像是两口子过日子,如果一直挑对方毛病,还怎么过日子?
越是心怀谦虚的人,越是能找到价值点的人,自然获得更多。
目前很多人还没开始读书,就已经抱着批判的态度,更不用说对别人思想理解了。
当然,并不是不能批判,而是先要明白对方的意思,理解领会之后再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果还没理解对方的意思,就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是学习还是找茬呢?批判一定要放在理解之后,更何况你读的书是你已经筛选过的。
批判是基于对别人思想的充分理解,且能站在更高的视角上才有权利去做的事,不然就是耍流氓。
04.
书中垂钓
读物的数量庞大,不会带来一个人的必然好玩,必然深邃和必然正确,就像多年前长期听广播,长期看电视,长期听戏一个道理。
所以阅读,并不在于量,而在于其精度的程度,在于对思想的提炼,发掘,以及借此达到的思想高度。
不要读二流的书,它会挤压你读一流书的时间。
读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懂的问题。只有不断思考,反复琢磨,一点一滴扩大自己能懂的领域,就会越来越容易贯通自己不懂的部分。
读一书,增一智。
读书+思考+实践验证,才能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
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思考的过程,就是吸收的过程;
实践验证,就是找对你有价值的部分。
读书时,自己这个主体最为重要,把读书当作手段,目的只是为了修行,不必臣服于他人,而是要能让书里的观点为你所用。
每个读者都应该像是王,让高位个人的高深思想为你服务,而不是随意被其他人左右,这样自己也会崩溃焦躁,迷失方向。
可以启发你,但不能代替你。
就像是在垂钓,抓到的鱼才是对你有价值的。
The end
一个国家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追求这样低概率的人生目标,把全部精力花费在学习一种单调的应考技巧上,对时代而言,这是极大的智力浪费;对个体而言,也是成本巨大、并不明智的人生选择,类似于用生命在买彩票。
并不能说读书这个行为,本身有多高尚,但至少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杨绛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生活是一本书,天地是一本书,职场是一本书。山水可以读,云雨可以读,官场可以读,商界可以读,赌徒与酒鬼也都是书。
不读书的人,看到的只是别人画给他的美好世界;读了书之后,你认识了黑暗与丑陋;只有读了更多的有价值的书之后,你就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爱思考,爱学习的总是以人人为师,事事为书,善假于他人,来获得成长。
世界上的书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块状的,一种是线装的。没有块状的书,我们的视野无法拓展。没有线装的书,把块状的知识穿针引线勾连起更丰富的维度,我们的视野就不真实。
王东岳先生说:
我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读思想;我不是在调动思想,而是在酝酿思想;我不是在酝酿思想,而是在整理思想;我不是在整理思想,而是在发掘思想。
唯有这样一层层的思维过程才叫读书。
最后,读书不伟大,书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