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这个题目的文章,无奈深恐触及太多人的痛处,引起大家的反弹驳斥,毕竟是颇有争议的话题,于是迟迟没有动笔。此时在仁川机场候机无聊,于是决定提笔一试。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严谨推敲,如有意见不合者,欢迎批评指正。
俗语讲:寒门出贵子。此话的逻辑在于:通常寒门子弟吃苦耐劳,勤奋刻苦,自立自强。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贫富差距很小,社会相对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相对合理的时候,此话不假,而且事实上家境贫寒者通过科考及第,走出大山,步入中产甚至上流社会,改变命运,成为各行各业中流砥柱者,大有人在。
然时过境迁,放眼当下,80,90新生一代中,寒门子弟要想通过个人奋斗而出人头地,比之从前,实是难上加难。一方面,由于初高中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均衡,寒门子弟名校高考录取比例逐年下滑。更重要的是,这些为数不多的进去名校的寒门子弟日后的整个职业长远发展仍远不及家境优越的孩子。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 缺乏对职业发展进行长远规划的能力和远见。因为从小到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相对落后,寒门子弟很难拥有城市小孩一样开阔的视野,眼光和魄力,因此在做个人职业规划时,容易短视,眼中能看到的选项也会比家境优越者少很多。即使有些寒门子弟上了名校,看到了更多的可能的选项,由于生活所迫,急于挣钱,人穷志短,于是本科或是硕士毕业急于寻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回报父母。也许他们本身的天赋可以做的更大更强更远,但是他们等不及了。他们会觉得,5年内的年薪20万比15年后的年薪200万更可靠些。
2. 职业规划更多地偏重功利性而不是兴趣为导向。寒门子弟在选择专业选择职业时,过多得考虑功利性,过多得以可预见的薪水作为第一指标,而忽略了自身的兴趣以及天赋匹配度。而且,很多人在专业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同样过于功利性,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很难静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培养。“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对他们真的很难。
3. 攀比心过重,爱要面子,心浮气躁。因为家境贫寒,地位低微,从小到大积郁了太多的由于缺失而产生的急于获得的渴求欲望。渴求尽快得到同家境富裕者同样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地位。适度的渴求心理是有助于奋斗的,但是过多的欲望会让人心灵变得脆弱,敏感和过强的攀比心理。网上曾有一篇很火的文章《我奋斗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可见心理上对待遇平等的渴求程度,其实那个家境富足的孩子根本没想那么复杂,和你一起喝个咖啡至于如此感慨吗?但是寒门子弟不这么想啊,可见他平时的心理负担之重,顾虑之多。
4. 再次由于从小到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失衡和缺失,寒门子弟在综合素养方面比之家境优越的孩子差了很多,这些隐形的情商方面的能力缺失,也直接导致日后竞争上的极大劣势。
5. 教育上没有“高投入,高产出”的能力。很多家境优越而且自身优秀的孩子,本科毕业可以自费出国去世界顶尖学府继续深造(自费的门槛比公费要低很多),而几十万的花销对于寒门子弟却是天文数字无力承担的。殊不知,几十万的投入日后可以得到数倍的产出(前提是认真学习),于是乎,寒门子弟与家境优越的孩子差距越来越大。
当然了,寒门子弟仍然有很多顶尖优秀者,独凭一己之力,攀上金字塔尖,不过比例实在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