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的期间,真是说过好多次“这个作者很谦逊啊”之类的话。
其实很少看日本作家的书,除了功能性的图书外,文学类的总会让我觉得作者在压抑自己的内心想法,而要用表面的语言文字看似轻松表达,却潜藏着深深的忧郁、忧虑在中间。作为读者,我也会觉得压抑得很。去年初读的《树之生命木之心》和这本《河合隼雄回忆录》,很真诚。喜欢。
不明白自己当下的处境 糊里糊涂的向前奋进也不见得是坏事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河合,或许不是最优秀的。
入幼儿园的时候,不能很快与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而要依靠着妈妈;在认为男孩子不可以哭的年代,他的哭泣得到了母亲的庇护,把他从自我厌弃中解救出来:
真是很悲伤的时候,男孩子也一样可以哭的。
读中学的时期,在家里大哥的带动下,开始读哥哥推荐来的书,河合总是用“有趣“和“感动“这种词语来形容。——尤其是“感动“,贯穿全书。不过不知是日语翻译过来的词汇问题,还是河合此人本就心思细腻,这个词也同样带给我谦逊的感觉。
再后来,河合因为不认同日本的政策“军国主义“,以及发动战争这些,拒绝了学校推荐的去军校——也因此,没能去梦想的高中读书,而去了技校或中专一类。
从这所“神户工业专门学校“考去大学(东京大学),他也曾迷茫过,对自己不够好这种自我否定,以及“是否要重新来过”的想法,终究,误打误撞读了数学系——相对悲剧的是,仍然不是他想要的。
于是,这名东京大学的学生,读大学期间最大的感受是迷茫:
可是,我呢?该怎么办呢?想了很多很多,数学系不行只能放弃了。那么还要进其他学部吗?不管哪个学部,要去考的话,考进去的实力还是有的。不过看上去好像不管进哪个学部,都没办法能够做到真正的一流水平。
是在没方向了,决定休学一年。既然怎么也想不清楚自己该干什么,只好放一放,先休息一年再说。
不要太看重平台,努力做手上的事情吧
毕业后做了3年高中老师,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积极学习着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心理学,并且努力做着罗夏的墨迹测验,积累的很多经验(一万小时法则?),然后也因此,去了一个新成立的,“见不到什么老师”的新大学去做讲师。
心理学上的不断研究,让河合先后去了美国和瑞士留学,成了心里分析师。
关于之后回到日本的“成功经历”,他到时候未曾着墨。——想着,这本书确实是《回忆录》(想到了完全不在一个level上的,我的前半生)
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小心眼”
老师问我“河合君,你是从三高来的吧”。后来想想,没准老师觉得我是还蛮有意思,……可当时那场面,我就觉得老师在讽刺我:不是三高出来的才会做这种蠢事。……真的,简直就浑身上下都是自卑感。
在交响乐团的最高位置称为总务,在我休学的前一年吧,居然大家提议我来当总务。……我当时认为大家在使坏,现在想想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儿。那时候总觉得让我这个最笨的人做总务还不是想那我给大家当笑料,气愤得不得了:我才不要干呢!记得就这么拒绝了。
在一个大家的书中,读到如此“小孩子”的“小心眼”的想法,真是出乎意料,但反观自己和身边人的成长历史,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时候。因为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不敢、不愿去站在众人面前接受目光,接受可能到来的批判。随意揣测他人的想法确实是不成熟的年纪很多人都会有的,——看到河合老师都有这样的时候,也是松了一口气:原来大家都一样啊。
真诚做自己,比较不累
河合的文字,很真诚。
见过不少人,都在有意伪装自己,让自己从各个维度看上去都像“成功人士”,河合不这样,他坦率地说出自己的弱点,自己的小心思,出国留学的困难,想法,甚至反叛,自己的不知所措,迷茫困惑。
而正是如此,我觉得他分外可爱。
河合隼雄,临床心理学者、心理治疗师。京都大学数学系毕业,京都大学教育学博士,名誉教授。
是日本心理学界里程碑式的任务。在日本文化建设和传承昂吗,扮演者非常重要和不可忽视的角色。
这样一位大师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定下了一个正确无比的方向,每一个阶段都有他的迷茫、不知所措,每一个阶段都有他的抉择,都有他的行动。身处同样的环境,为什么有人会就此沉沦下去;而有人,如河合先生,就能平地崛起,成为一座令人仰止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