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应该是很容易的,但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可能会很茫然,所以教授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应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介绍写作背景)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有没有兴趣听?在美国,有一位 诗人叫弗罗斯特,他在17岁的时候就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被人们认为是一位天才诗人。可是,在后来的20年间,他只发表了6篇作品。37岁这一年,他决定去英国发展,继续自己的写作。可是这样他就得放弃在美国“新英格兰”他家乡的农场。是做一个诗人,还是做一个农场主,他陷入两难。最终,他决定去英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变卖了农场,在伦敦附近住下。第二年,他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后来,他把这一段经历写成了一首诗歌——《未选择的路》。现在,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看看诗人是如何对待进行选择的。(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幻灯片)
指名学生朗读作者介绍
三、学生解读诗歌:(学生活动)
1.四个学生在黑板上默写诗歌,并划分节奏。
2.全体学生在课本上每一小节配上绘画,请四个学生在黑板上配画。
3.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路口伫立、另一条路、清晨怀思、回顾往事(学生板书)
4. 朗读诗歌。
A.生自由读B.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分角色朗读C、老师范读d、生齐读
四、研读课文:(幻灯片)
1、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两条什么样的路呢?
明确:林中的两条路,一条选择的路,一条未选择的路。
大路:极目望去,消失在丛林尽头(可见其平坦,笔直,树木夹道)
小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这是一条景色美丽,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路,但是人迹罕至,更具挑战性)
2. 理解选择的痛苦。作者做出选择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久久伫立”、“极目望去”。理解“伫立”和“极目”,体会诗人决策的艰难。
还有“可惜”一词也可以看出这种决策的勇气和痛苦。
这说明了任何选择都需慎重,任何选择都很艰难。
3. 体会选择后的惆怅。诗人这么慎重地做出决定选择了小路,选择之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表现?
明确:诗人的心情是惆怅的。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我将轻轻叹息将往事回顾”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对另一条路的留恋和对放弃的不舍。
这是我们一般人都有的心理过程,说明正确选择的重要。
4..诗歌重点写了哪条路?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明确: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走的路”;
诗人并不是要抒发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而欢欣或庆幸,而是对未走的那条路的留恋;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加以思索,从而也是反思最初的选择,进而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这样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所以,诗歌以“一条未选择的路”为题。
5.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一旦选定了道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五、拓展延伸:走进自我,与心灵对话
1.首先,教师讲述故事,故事的主题是:选择改变人生。主人公是鲁
迅,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
2.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提示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中和个人交友方面讲述自己的选择经历。
六、写作训练:学习象征手法。(幻灯片)
1.什么是象征?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在山那边》《柴藤萝瀑布》《荷叶 母亲》,都使用 “象征”手法。
“象征”——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事理的方法。比如“红花”象征“光荣”,“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松柏”象征坚强勇敢。
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比喻”着眼于相似点,而“象征”侧重于本质上的联系。例如“红花”可以象征光荣,但“红花”不能象“光荣”。
3.说说下列这些词的象征意义:梅花、火炬、长城。
可见一个事物可以拥有多个象征义,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千万不能拘泥。
4.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象征?写诗歌用象征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先做个游戏,把这首诗中的“路”全都改成“人生之路”,把“荒凉”“萋萋”改成“人生路上的艰难”、“挫折”,再读诗歌,谈谈感受。
学生改,改后自己读。读后感受如何?
学生谈感受:太噜嗦,像讲道理,不像诗歌,不含蓄,不简洁,不优美。
5.练习运用象征的手法。(幻灯片)
A.谈话:如果是你,会选择哪条路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B.写作训练:我们顺着作者的话题,请同学分别来写走大路和走小路的感受和结果,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然后通过对擂来决定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幻灯片)
入情入境,升华朗读:(幻灯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携手并进,走好我们的人生之路吧;在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面对艰难选择的时候,让我们再读一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吧。(配乐集体朗读诗歌)
八、作业:(幻灯片)
一、根据你对道路的理解和选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诗歌《路》,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你也具有诗人一样的才情。
二、课外阅读弗罗斯特的代表作《少年的意志》、《白桦树》。
九、结束语:(幻灯片)
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让我们慎重选择现在的路,为明天铺就一条鲜花之路。
板书设计:
道理:慎重选择
坚定选择
路口伫立
另一条路
未选择的路 清晨怀思
象 征 叹息回顾
人生之路
教学反思:这首诗是诗人弗罗斯特以他的一次亲身经历写成的,对读者有很深的教益,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未形成的中学生,尤其有启发性。在诗歌教学中,突出各种形式的朗读,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理解诗意环节,突出默写、配画,使学生对诗歌产生自己的个性理解。研读诗歌环节,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和写作经验,理解诗歌的重点和主题。拓展延伸环节,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由发言,使学生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尽管采取了各种形式和方法,有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很肤浅,期待岁月能帮他们进一步理解诗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