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之后一直到中世纪这一段时间,是“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时代。这一时期的哲学体系不像前辈们那时全面系统,更没有了对世界的探寻,只剩下在连年战争苦难中的自我救赎。所以了解这个时期的哲学发展必需要先看一下当时人类的生存背景。
后亚里士多德时期历史背景
亚里士多德之后一直到中世纪这一段时间,是“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时代。这一时期的哲学体系不像前辈们那时全面系统,更没有了对世界的探寻,只剩下在连年战争苦难中的自我救赎。所以了解这个时期的哲学发展必需要先看一下当时人类的生存背景。
古希腊地区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城邦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生活年代);第二阶段是马其顿统治时期(亚里士多德的生活年代);第三阶段是罗马统治时期(后亚里士多德哲学时代)。
公元前5世纪前半叶:波斯入侵,雅典与斯巴达联盟赶走了波斯帝国;
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和斯巴达打了起来,斯巴达胜;
公元前4世纪前半叶:底比斯人干掉了斯巴达人,陆地霸主斯巴达战败;
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马其顿击败了雅典和底比斯人联军,成为希腊的统治者;马其顿当权后十年间,亚历山大消灭波斯帝国,建立当时世界最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帝国被分为三部分:马其顿希腊地区、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亚洲的塞琉古王国;
公元前2世纪后半叶,希腊成为了罗马的行省,即将进入罗马帝国的统治时期;
公元前1世纪,罗马奥古斯都继位,之后的200年间是罗马帝国历史上最和平、稳定的两百年;
公元3世纪后,罗马帝国进入灾难与混乱中……
马其顿帝国的建立,不仅使希腊的文化得到了传播,也使希腊以外的宗教和迷信大量传入:犹太人、波斯人、东方的佛教徒。亚历山大大帝的辉煌直到千年之后,在喜马拉雅山脚下,还有一些小酋长自称是亚历山大的后代。但是,亚历山大没有来得及建立一个稳定的帝国,这一任务最终被罗马实现。希腊文明文化就是在这样的连年征战中退居幕后,低调缓慢的发展存活着。人类内心的灯火奄奄一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旧的制度崩溃,国家丧失了独立性,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道德普遍败坏,公民义务退化为单纯的服从,疲倦的心灵如何找到安宁,个人如何拯救自己等问题变得日益紧迫起来。
妇女之友:伊壁鸠鲁
在亚里士多德后期,也就是亚历山大统治时期,哲学上诞生了众多学派: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怀疑主义、折中主义。其中斯多葛学派是在犬儒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今天,我们先看人类的第一位救赎者: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是一位和蔼令人愉悦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遭受诽谤和误解最多的热搜榜钉子户。公元前306年,他在雅典建立了一所学校,每天都有一群妇女粉丝围绕身边,如果放现在,伊壁鸠鲁一准儿可以开个直播讲讲“做个快乐的女人”,服务器绝对宕机。
伊壁鸠鲁曾经跟随德谟克利特的弟子学习哲学,所以他的哲学学说受德谟克利特影响很大。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是由无数原子互相作用和结合的产物,是在自发的无限变化中。既然变化无常且是注定的,那么,人活着的时候,就不应该为现在以及以后的迷信的恐惧所困扰;应该尽情的享受人生,管理自己以便从自己的人生游戏中尽可能的获得幸福。就像构成世界的原子具有自由运动的能力,人自身也具有自由意志。而且相比盲目的命运顺从,自由观念更能让心灵解放,得到安宁。
同时,灵魂像其他事物由原子构成一样是物质性的,并弥漫于整个身体。既然身体会死去,灵魂也不是永恒,也会随身体消散而失去力量。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害怕神,也不用担心死后会受罪,对于来世不应有恐惧,因为死亡就代表着一切的终结。这一点和基督教推崇的来世恰恰相反:基督教把死后描绘的非常美好,让人们忍受今生,死后就可得到解脱。
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
在伊壁鸠鲁看来,哲学的目标是要使人们过一种幸福生活。人的本性倾向于快乐,幸福是最高的善。所有快乐都是善的,所有的痛苦都是恶的。他认为:所有动物一出生就有自然本能寻找快乐避免痛苦。因此,快乐是我们都努力追求的目标。尽管伊壁鸠鲁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但是他的享乐并非我们现在认为的“奢侈拜金、沉溺肉欲”的肤浅享乐,而是通过道德的审慎选择获得的快乐。他提出:如果一个人觉得放荡的生活能够让他感觉快乐和心灵安宁,谁也不能谴责于他。但实际上情况并非于此,并不是每一种快乐都值得选择,也不是每一种痛苦都应当避免。有些快乐之后是更大的痛苦,有些痛苦之后换来的确实更大的快乐。精神的快乐要比肉体上的快乐更重要。伊壁鸠鲁一生身体都伴随着病痛,但是他却说:一个人受到鞭挞的时候也会感到快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立了一个适度的和精致的理论。
但是,伊壁鸠鲁过于的强调个人的快乐,并认为:社会是建立在自利原则之上,个人结成团体是为了自我保护。正义只是社会约定俗称的产物而已,并不存在绝对正义之说,法律与制度的正义也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安全。既然如此,个人应该脱离公共生活,不要结婚生子,远离政府和权势,更多的关注个人自身的快乐。他将美德、快乐作为一种目的,而不是手段,所以,在伊壁鸠鲁的学说中我们很难看到道德的踪迹,而只留下了一个个追求快乐的孤单的背影。
正是因为这种缺少道德感知的个人享乐主义,也使得很多人拿伊壁鸠鲁的理论为自己过奢侈生活和感官享受的欲望进行辩护。自然,伊壁鸠鲁也就成了负面新闻最多的哲学家。除此之外,他还给包括自己老师在内的众多哲学家起外号,专断的要求弟子只能学习他的学说,并不许提出异议。想必,如果伊壁鸠鲁和一个怀疑主义哲学家狭路相逢,两位一定会打个头破血流吧。
怀疑主义与折中主义
既然,提到了怀疑主义,最后用寥寥几笔介绍下这个派系吧。怀疑主义的创始人是皮浪,正如其名他们怀疑一切,尤其是前人一直在纠缠的“知识的获取究竟是感官的经验,还是理智的思考”。在怀疑主义看来:我们不可能知道事物的本性,我们不可能知道任何东西。他们看到各门各派的斗争,始终没有结果,便大摇大摆的站出来准备来个定论:不要争了,人类永远都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知识的。既然如此,何不享受眼前美好呢。怀疑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学说,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解除烦恼的自我安慰。
怀疑主义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公元3世纪,他们的出现对于哲学史最大的贡献,就是削弱了某些学派的极端独断论。促使各家不断的修正他们的观念。记得在我们在讲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时曾提出疑问,为何没有人问他老人家“为什么所有人都会死?”,其实,怀疑主义就是那个胆大包天的发问者。另外,也正是怀疑主义的存在,罗马统治希腊后,在思想上僵化的罗马人没能提出任何独立的思想体系,而是不断吸收各家观点,在怀疑与认同间摇摆,成了十足的“折中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