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本书叫做《我决定简单地生活》这是一本改变我行为、生活和态度的书。这是我在大概半个月之前听到的一本书,过去半个多月,我竟然还记得。
而且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爱好、喜欢,甚至欲望。在以前自我感觉是一个标准的剁手党,看到喜欢的东西都想要,不管其他。最大的爱好就是逛街买衣服、包、化妆品,包括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最近突然发现,没有那么积极、没有那么想要买东西了。
言归正传,这本书主要讲了四点内容:一、关于极简主义生活者;二、阻碍我们实现极简生活的因素;三、关于精简个人物品;四、极简生活给人生带来的变化。
极简主义生活者
极简主义者并不是扔掉所有的东西,而是把没用的东西减到最少。极简主义者才是真正了解自身需求的人,不会因为在意别人的目光而去追求“物欲”,清楚什么才是“必要”的东西。因为更加重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才会减少周围物品的数量。
极简主义者们之间的比较,没有什么意义。“极简”两个字本身并不是目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目的是帮你迅速找到应该珍视的东西。
阻碍我们实现极简生活的因素
一方面是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每天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同时,时刻保持联系,让人活的精神紧张。比如说微信随时在线。
造成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大脑没有进步,而科技在飞速发展。就像老式电脑被塞满不必要的东西,最终很可能崩溃。
另一方面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比如人类的适应性,买了新衣服,只有第一天很开心,过了这一天欣喜退去,又想要再买新的。就陷入了永不满足、永不幸福的怪圈。在这个循环里,我们就自然找不到应该珍视的东西。
再比如,人类的社交心理。人类一旦脱离社会,就会感到孤独。而孤独感就像警报,提醒我们尽快回到群体中。为了在群体中生存,个体就必须展现出一定的价值。于是,人类天生就拥有了到处展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我们会选择将一些内在的价值,通过外在物品间接表达。因此我们会逐渐产生错觉和误区,以为拥有什么样的物品,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把物品当成了自己。这就让你身边的物品越来越多,在管理大量物品的时候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逐渐迷失自我,失去幸福的能力。
关于精简个人物品
舍弃是一门艺术,要在做中学,要在学中做,千万不要等待,先“扔起来再说” 。因为不是静下心之后才能舍弃,而是舍弃之后才能静下心。如果要等“那天有空了那天再扔”,那“那天”就永远不会到来。
扔东西最好先从显而易见的垃圾开始。比如空瓶子、空盒子等。
接下来,就是扔掉备用的东西,同样的东西超过两个,就可以扔掉一个。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应该丢掉家里的存货。比如打折促销买的手纸、洗衣液等。还有赠品,基本用不到,可以扔掉。
除了以上之外,还要考虑花大价格买来的、看似“有用”的东西。最典型的是因为虚荣心而买来的东西。比如为了装B买的名牌手表️和钢笔,为了发朋友圈买的专业户外装备。
还有些东西该不该扔,不好判断,作者给出了标准。比如一年不用的请扔掉。一年都没用,证明你不是真的需要它。落了灰的东西请扔掉。既然落了灰,看来也不是需要的东西。
如果以上都做到了,还要检查一下家里的角落,把角落清空。不要试图在角落放个柜子或架子什么的——收纳空间并不是越多越好。增加收纳空间,只会让东西越来越多,最后永远装不满,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要收纳空间。各种家具和收纳用品都是自由的敌人。
扔东西时,会遇到左思右想,确实难以下定决心的东西。比如你可以先把这些东西拿出来,隔离一段时间,重新审视和它的关系。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拿出来,就可以扔掉了。比如某个东西承载了美好的回忆,可以拍个照片,照片保留,东西扔掉。再比如,扔不扔这个东西,反复思考五次,果断扔掉,因为它已经开始牵扯你的精力,还会让你纠结其他,带来连锁反应。
有些值钱的东西,可以放在二手代买网站。一来可以收回金钱,二来注册、填表、拍照等流程,可以不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关于极简主义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生活时间变多。省去购物的时间、省去看垃圾信息的时间、省去翻找东西的时间,连搬家都可以达到“说走就走”的境界。这样就拥有充裕的时间放空,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操心的东西变少了,生活效率就会提高,个人精力也变多了,可以随时随地去做想做的事,把自己变成行动派。
内心会变得更加宁静。因为不用去刻意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眼光,结果更专注自己的内心,更珍惜身边留下来的东西。这种内心的宁静,会带来身体长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