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有篇文章叫《愤怒是种能力》,文章不长,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戏称自己脾气不好,源自于父。他认为脾气不好不是坏事,坏就坏在发脾气,因为发脾气总是吃亏。由此作者推出结论,因为害怕吃亏而不敢发脾气的人是不值得尊敬的。
文中援引了王小波与佛家的说法: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佛家认为愤怒是大机大用。归纳作者的想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愤怒是种能力,其本身是对无能的否定;
二、愤怒的表达关乎修养修为,得体的表达更受推崇;
三、愤怒是正常人的自备机能,是情绪表达的方式;
四、相对于被动痛苦而言,主动的愤怒是人情绪能动性的最高境界;
五、愤怒是一个人表达对这世界不满的手段。
文章中打的比方、讲的故事都十分有趣,这也是本篇语言的特色。如:“如果谁一辈子都不发脾气,也基本和阳痿差不多。”、“上天给了我一双手,我就可以打出拳。不打架归不打架,爱和平归爱和平,但打架的能力,要有。”、“一个不能愤怒的人,就好比断了左胳膊;不能喜悦的人,又好比断了右胳膊。喜怒哀乐都没有,就是块木头。”以及李叔同和《月亮和六便士》的故事等。
文章末尾对发脾气的人进行了分析,作者觉得,当你对一个人发脾气,这表明他并非完美,是你在揭露他的缺陷,否定他的价值。如果对方在意你发脾气,说明他承认了这种否定。无论他是和你争吵,还是顺从于你,本质上,都是在为重树自己的价值而努力。从接受与否推断出一个人的权威是否建立。
作者并非强调通过发脾气耍权威,相反他认为:真正独立的人,不需要通过在某一个人面前树立权威,也不需要通过对某个时代的所有人树立权威,来明确自己的价值。
我很赞同文章最后这个结论,林则徐手书制怒提醒自己,恐怕是有太多的经验教训。无论怎么说,愤怒之于人,当有害而无益,心境平和、遇事冷静,才不会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更利于客观公正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和为贵的目的。
不过,从观察人的习性出发去实现了解人的目的,多看看一个人是否愤怒,以及愤怒前后的变化,该文倒是提供了一份好的教材,毕竟身边从不缺易怒一族,规避风险防患未然也未尝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