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非虚构类的书籍,是为了获取新知识,并应用到生活中,让自己获得进步;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看非虚构类的书籍,从中获得的愉悦,感觉更大,因为那种愉悦通常有更为坚实的支撑 —— 进步 …… ……”
以上内容节选自《七年就是一辈子》——李笑来
这篇文章主要说了阅读非虚构类书籍的方法,觉得对我非常有帮助,自己一直以来读书确实没有好好想想到底怎么读书最有效?如何更好的把读书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先总结下老师这篇文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
1、阅读在于理解和应用,所以速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是真的理解和消化,同时切实的在具体生活工作中去应用到作者的理念和方法
2、阅读是个先前总结,先后预期,然后思考前关系的过程。
3、如果没有有意识的在生活工作中主动实践读到的内容,那这本书的阅读基本算浪费时间,因为装在脑袋中是不够的,真正去做才是根本。
我第一次觉得对于阅读的过程居然被表述的这么清楚,进而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阅读就是杀时间,让自己的眼睛划过文字而已,脑袋的处理根本就没有跟上,读完了一本书一篇文章,就好像看个热闹,记住个故事,记住了好玩的段子,但是作者的论点是啥,论据是啥,我自己学到了什么,我如何去应用 ,这些都是一塌糊涂的,而且没有意识去主动梳理这些东西,想当然的觉得只要读 ,不就有收获么?我错了。
一、这些阅读原则告诉我如何去选书。除了笑来老师提到的版次作者印刷数量等,其实看看内容是很靠谱的笨方法,你可以翻翻目录,大致体会下作者要讲什么。然后到某一章你感兴趣的内容,读读看作者要表达的论点在哪里?作者拿出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是怎样的,有数据支撑么,靠谱么,可信么,一旦对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很容易发现作者是不是在胡扯,或者是不是在写真正有用的经验,他写的内容是不是逻辑自洽的?
二、当自己主动用这些原则在读书,看电影,跟别人交流时候,会发现自己头脑更加清楚了。即便看电影的时候,向前总结,向后预期的方法也能让自己时刻沉浸在电影情节里,更好的理解导演在说什么。在阅读的时候,总能很快的把握作者想说什么,作者的意图,像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又多了一个来龙去脉的感觉。
三、主动践行的意识。我意识到“学习的最终效果,来自行为,思维习惯的改变”读书也是如此。非虚构类书籍,大多是“方法论”书籍,无论是思维方法或者行为方法,优秀的作者从一个角度阐述了可被验证的行事规则或者思维规则,这些经验被作者验证是有效的,所以为了提升自己的效率,自己必须去主动在生活和工作中应用这些原则。
四、带着被解决的问题去学习阅读非常有效。这简直就是逼着自己去践行,因为你有问题要解决,期待着能提高效率,所以读完之后立刻去用成了刚需。当然这不代表一定要有目的的去阅读,无目的的阅读也要进行,因为学到总能赚到。
五、有时候不去践行不去做,是没有办法百分百理解那些原则的。因为那些原则是优秀的作者真正践行完毕之后总结出来了,做过事情的人都知道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和困难,而书中的理论是表达了做事情的一个侧面,不是全部的事实和真相。所以在切实的践行中修补这个理论和原则,最终这个原则成为了自己的版本,到这个时候,遇到的问题被解决,效率被提升,这个阅读理解过程真正的被完成。
所以,想想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好书,那么多牛人用自己真实的经验实践出来的宝贵原则等着我们去挖掘,去实践,内心里就是一阵期待和幸福,我知道自己将来遇到的所有困难和麻烦,大部分都已经被某一个牛人遇到过了并成功解决了,自己只要去读他的经验或者他写的书就可以了,人生不再有坚不可摧的磐石,这些磐石都将一一被化解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