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的管理者,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均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或财务、或信息、或行政、或销售、或人力资源等等。以新入司的大学生为例,三年高下立现。原因是什么呢?吸引力法则。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哪里,你在这个领域的成长就越快。
从技术到管理,是大多数人的梦想,而每一次的成长都是向成功迈进坚实的一步。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成功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就是领先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卓越的开始。人生的卓越不在能知,而在能行。
从技术到管理,以往赖以扬名的优势不见得就是优势。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提高个人的管理能力,是有效驾驭新角色新岗位的首选。
一、心态的转变
做技术干部的特点是,做好自己那一摊活就OK了,时常帮助他人解决解决疑难杂症,仿佛教授专家出诊一样,手到病除。好一点的带带徒弟,既培养了人才,又使技艺有了一个传承。
差一点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任凭风吹雨打,咬定青山不放松。分享与传承基本上和这类人不沾边。而作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带队伍,做事是基础,做人是保障。
管理是一个过程,卓越的管理就是令管理行为行之有效。有效率的管理得益于充分的沟通与协调。沟通与协调是润滑剂,无往而不利。世上之事,千难万难,总有解决的办法。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走上管理岗位,更多的要为自己的上司负责、为自己负责、为下属负责。关于承担责任,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一味的以专家自居,做事依然高高在上,难以形成团队的凝聚力。
二、重心的转变
我深有体会。做部门副职的时候,会经常接受一些邀约,讲讲课,编编教材。主持一个部门工作以后,会主动拒绝一些东西。自己创业以来,更会聚焦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一事一念。一直以来,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投入几分,收获几分。
提升对客户的拜访量,自然会增加与客户的联系。加大与下属的分享指导力度,自然会看到下属越来越优秀的表现。每次与上司沟通汇报之前都进行充分的必要的准备,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自然会受到上司的肯定。
做与不做的效果不一样,做了与做好的效果更不一样。管理者要承担对结果的责任,而不是必须凡事亲力亲为。要实现1+1大于2,就要琢磨如何为自己的管理加分。
三、行为的转变
思维是行动的先导。知易行难。管理心理学认为,改变人的行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因为人的行为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仅仅改变人的某一方面还不能改变人的行为,从个体行为的内部因素来分析,行为的改变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的改变。知识的改变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必要的条件。知识的改变一般来说比较容易做到,它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听报告、看文件报纸、个人进修和信息交流、微课、网络课程等途径来改变人的知识结构,使人认识到改变行为的必要性;
二是态度的改变。态度与知识不同,它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倾向,与人们的认识是不可分割的。态度中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成份,并非理智所能随意驾驭的。
另外,态度的改变还常常受到集体、亲友、朋友等态度的影响。并且要经过一个服从、认同、同化的变化过程,因此,态度的改变要比知识的改变困难一些;
三是行动的改变。行动的改变是行为结构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方面,在行为改变过程中,从认识和态度的改变到行动的改变是一次飞跃,认识和态度的改变是行为的前提条件,行动改变是行为改变的最终结果,只有改变了人的行动才能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因此,行动改变比前两种改变更困难、更重要。
职场进化并非一蹴而就,思维进化是职场进化的前提,先成长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