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几年前你要是问我我是干啥的,尽管我在工地搬砖,但我却会告诉你我是做“长方形混凝土移动工程的。”
但现在你要是问我我是做什么的,尽管我在某里做高级程序员,但我可能会告诉你“我TM就是个打工的。”
“打工人”的梗的出现,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其实是一个好现象。为啥?
好几年前,我们还喜欢把职业分三六九等,在社会中存在着一条明显的鄙视链,程序员瞧不起超市收银员,收银员瞧不起农民工……
工资低下,待遇不平等,干苦力活重力活的才叫“打工”,每天坐办公,写代码,开会议的那叫“做事业”。
但现在,“打工人”在消除着这种职业偏见。不分职业,不分薪水,打工人的这个群体在扩大,说明以前的那种偏见在慢慢消散。
还是父辈的时候,他们这么说:“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未来!”
而到现在,我们这样说:“张华在阿里做程序员,李萍在超市做导购,我在工地搬砖头,我们都有光明未来!”
02
—
这是近些年来继“社畜”,“996,icu”等年轻人生存状态不断发酵后的又一次自嘲。
还记得马云说过“996是一种福报,年轻人要努力奋斗。”的话吗?一碗一碗的鸡汤给你灌,还告诉你说这是无毒的,小心点儿喝别烫着了。
近些年来的情怀销售和公司的狼性文化,尽管在不断的激励着一些年轻人去努力奋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也随之破灭。
现实它自己跳出来扯着你的耳朵大喊:哥们儿,你在消耗着自己的身体为别人卖命,最后你还可能追不上通货膨胀。
鸡汤只能喂饱精神,但现实中的肚子一直在咕咕叫。何况这汤还有毒。
03
除了“打工人”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程序猿”,“金融狗”之类的词,一个个都把职业畜生化(那我现在在码字也许可以叫我码字鸡)。哈哈哈(什么鬼。)
为什么我们如此爱自嘲?
因为我们并未放弃,内心强大的人才会自嘲。
生活的压力确实很重,我们在一边反抗“996”的同时,又在加班加点的赶项目进度,我们一边谩骂公司领导的同时,又在渴望他们给我们升职加薪。
但现在的处境就更尴尬,我已经意识到了我就是个打工的,老板的心灵鸡汤我已经免疫,但我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我的money,我想要的房子,我想要的“蛋糕”,但老板并不会因为我不喝鸡汤就给我我想要的。
就像你家养的鸡不吃饭你还会去哄着它求它去吃吗?不会,那只是一只鸡而已。
所以,“打工人”更是无奈的,自嘲的人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变相的鼓励自己,这是在社会的压力之下,我们自己所学来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