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尬聊被称为一项神技能,被越来越多的人吐槽,然而和广场上大叔和大妈互相尬舞不同,尬聊是一种新境界,是一种无所畏惧、自得其乐、还浑然不知的境界,说轻了可以让人付之以白眼,说重了都可以去山上荒无人烟的地方修仙去了。
尬聊被人嘲笑不是没有缘由的,现在社会节奏那么快,社交成本那么高,时间恨不得掰成两半花,谁会搬个小板凳静静地与君尬聊?
尬聊跟智商没多大关系,是情商的呈现
在对话的场景中,不论是现实情境还是网络环境,我们都应当去揣测对方对聊天话题的态度,就像男女朋友之间要注意对方情绪一样,情况不对,立马调弦转帆。
公司刚招来了一个实习生敏敏,负责新媒体这块,一次同事在群里对敏敏说,这个图片不太合适呀,还是换一个吧。敏敏听后立马回复一个“再见”的emoji表情,我本来以为她只是想打趣幽默一番,没想到她就没有后话了,也没有修改,没有任何反馈,我们看着表情图都大眼瞪小眼,一脸懵逼。
还有一次我们在群里讨论中午吃什么饭的时候,顺带问了敏敏一句要不要一起点外卖,敏敏又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从不点外卖,外卖不干净,我还是吃我自己带的好了”。然后,我们就没再点外卖了,去了公司餐厅。
事后同事小A说,现在的实习生都是这么说话的么,她们这样在学校里能交到朋友吗。后来敏敏没到适应期结束就走了,她私信我说感觉公司氛围怪怪的,是不是有人针对她,我安慰她说:不要想太多了,大家只是工作忙,压力大而已,你到新公司了加油干。
说话水平直接反应了一个人的社交能力
说话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清楚语境,很容易被人打上情商低甚至是无知的标签。总结来说,人们尬聊的原因一般是:没有故事可讲、不熟悉讲话的人和没话讲硬要讲。
造成这种局面可能跟成长经历有关,比如从小都不善言谈,可能是一位好听众,但一开口就“惊艳四座”;还会跟一个人的知识面有关,当别人谈到去天津旅游的时候,你忽然来一句天津是哪个省份的,别人还会跟你继续聊下去么。
除了知识,一个人的阅历太少也会造成尬聊,说白了就是见识少,如果我们上学的时候只知道死读书,一点都不关心天下事,身边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也不去了解为什么会发生,发生了给身边带来什么后果,放假了也不去看看大千世界,这些都会造成我们的眼界缺失,当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没有谈资根本就插不上嘴,很容易造成尬聊。
即使我们对语言环境有准确的把握,但是没有及时反应的能力,硬要去插话,那也会很尴尬了。要说临场反应能力,我们可以多看看那些主持人的案例,像何炅、汪涵等名嘴,在遇见突发情况的时候,也能巧妙地圆过去,既把控住了现场,又让观众佩服地没话说。
我之前也是比较内敛的,不怎么喜欢和别人说话,其实是没话说,担心自己说的话没什么营养,被人嘲笑。后来我决定改变,首先是心理上要克服胆怯,人都有尬聊的时候,但不要把这当成常态,而是视它为自己往健谈发展的过渡阶段,当我听到一切陌生的词语,不了解的事件的时候就厚着脸皮去问,或者自己去网上查资料。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进步的开始,也是扭转乾坤的关键。
之后我就跟着朋友参加各种聚会,认识各界的人士,慢慢地了解了不同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就更能明白他们的内心世界。
有空多看看电影和新闻,保持自己的眼界开阔,对一些全民事件即使不能说出个所以然,也要知道它是怎么回事,这样才不至于大家都在聊一个话题的时候,自己因为不知情而没法参与。
多去旅行,去陌生的地方,结交陌生的人,之后我们的心态会平和,会接受许多之前反感的事情,这不是说自己的下限低了,而是对待差异多了一些包容和谅解,这样对待差异的交流就不会用异样的眼神看待对方,说出来的话更会有共鸣。
在未来能高段位聊天的人会越来越受人爱戴和追捧
目前可以说,拿奢侈品来装饰自己的行为价值感越来越低,过分者还会被人贴上俗气的标签,毕竟如今中产阶级崛起,几千几万的“奢侈品”被用来越多的人使用,只有人身上具备的不俗气质和谈吐才能保持持久的吸引力。
一个会聊天的人,必定有着丰富的阅历,宽广的知识面,积极的价值观、广阔的人脉关系和敏锐的反应能力,而且,一般不会混的太差。
所以,为了享受四海八荒的乐趣,咱还是好好聊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