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断断续续的看完了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感受良多,却因为六级、作业、和小组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期间书也停读了,愧疚+1,该定个计划捋捋混乱的我了
首先接触到曾国藩是在历史书上,无非就是清末的洋务派,可谓是毫无兴趣,在后,看曾国藩家书,对文学匮乏的我,看着满篇的文言文,头晕脑胀,便对曾国藩心生反感。而后有同学告诉我他在看曾国藩传,我不禁疑问,无非是清末一官,何故这么另他着迷,却也未生起兴趣去看一看他。直至读书分享中白露姐姐分享到他时,我感到我不得不去看一下,这位清末伟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白露姐姐分享中有这样一句,是柴静写的“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当真是越读越有味道。很感谢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让我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曾国藩,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让我最钦佩的是这样几点。
一,心智坚硬。
不必说其平生的5大耻辱,就单单他青年遇到的第一次坎,第一次耻辱,一般人,至少是我,我想我是过不去的。当时考秀才,似于现在考公务员吧,我若5次未中,那一腔热血早被磨平,中“半秀才”估计就会开心的不得了,而曾看为耻辱,且又为之努力,自此飞黄腾达。用实力打脸,这样听着很解气、畅快,但天知道从中要付出多少努力。在之后的长沙之辱也是,常人怕是气势消减殆尽,而他却以辱为动力,这种冲劲与坚持,不怕困难令我敬佩。而最后一次耻辱中他还是没有被打败,而是找到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用这种方式也能为国效力。他给我一种不屈不挠的小强的感觉,无论把他扔到什么地方,他都能活出一副新的天地。
当然感触最深,还是他对烦感的克服,深有体会,遇到一些事的时候,不能挺过去,大都是因为烦到炸裂,就如一个大石压在身上,为了舒适选择放弃,而曾,选择迎难而上,破茧成蝶。如此一看,曾很是能激励人,日后我在遇事要鼎力克服。
二、转变
在曾国藩的青年期,他直且尖锐,到中年却又能转变,这样的转变不但令他的朋友吃惊,也让我感到惊讶,我以为像他这样固执坚持己见的老顽固,不会发生思想上的转变,我以为他的后半生会像个诗人一样,抒发自己的情感,或是郁郁不得志,没有想到他却转到了另一个方向,完全打破了我对他看法。
三、心胸与修养
在我看来,知识的修养体力的锻炼能力的培养都比修养心胸的形成容易的多。不知道曾的心胸和修养是由他经历、自信,见识和学识积淀而来还是与身居来,但他为他朋友做到的,他的不压才,对不正当言语的不回击,以德报怨和以大局为重都十分令我敬佩,并以此当做目标。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对我来说真的是十分困难,仍需逐渐扩大心胸,勤能补拙。
四、分类人生
曾先生很会分类,他可以把他看到的事物,或是遇到的现象产生的思想等,有条理清晰的分为几类,以不同的态度对待。这很利于解决他生活或精神上产生的矛盾,和达到他理想目标。这些不仅仅可以体现在官场上,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时都可以用到。那句话,最终我变成了我最讨厌的人,大抵就是没能做到界限分清,而逐渐同流合污了,推及到自己,也是一样,能明显感觉到,年岁逐渐增长的同时,在自己看到别人做而自己为什么不能做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想法,而我的感受大多是不公平,然后就放低自己的要求,把自己降到和我看到的事件等同水平上,当时的感受,应该是觉得这样是无所谓的,而且更利于融合,甚是是我当时唯一的出路。现在看来,是有另一条路可以走的,也许会走的艰难一些,到习惯了应该是等同的,而且未来一定会更光明。
读这本书是还有这样两个想法。
一是曾左关系。曾左这段关系从始至终贯穿这曾对左能力的认可。说实话,我并不是非常欣赏粘液质的人,我总觉得这种类型的人,做事太认真,太循规蹈矩,太稳,太慢,而曾就是这种性格的人,但他却有我十分欣赏的修养和心胸。至于左,虽然我不似他那般志向高远也不似他那般才华横溢,但左的一些令人不舒服的地方和我是有些相似的。与曾相比,很明显左的思维转的更快,更灵活,做事也更喜欢以巧取胜,我在生活中更倾向于这方面,因此一些左的思维,我也可理解,我懂他的那种不甘心,那种自认为明明我更聪敏,为何这个榆木疙瘩中举,而我一直不行。懂那种,我很感谢曾在雪中把我提拔出来,让我一路飞进,但这和我自身的能力有关,我的晋升应该和我自己有关,为何给人一种你的功劳更大的感觉,懂那种为何我救过你,立过大工,大家记得还是你,懂那种想要努力立功证明自己才情的心情,懂那种明明我什么都参与了最好大家记得的都是你,我为什么是打擦边球的那一个。所以有了左后来的“恩将仇报”,但左最后可能只会转到自己是为了国家的层面上,也许左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嫉妒曾。而曾的心胸和修养又称的左的小气。左本人,大抵和我一样,也是个小气的人,他的部下都无大才,他享受那种自己最聪明的感觉,不喜欢自己的思路棋逢对手,他做不到接纳,所以一生中朋友绝交甚多。直到最后他还在强调自己当年的对不对,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自信,到最后,左也一直困在左曾关系的局中,而曾却一直进化着,看起来我更像是没有才情的左,要像曾学习呀
二是,人生需要被激励,也许现在说这些话是有些早了,但是,我觉得人的一生都是需要被激励的,无论是用教育的方式,还是看书所得,喜欢偶像带来的动力,甚至是出于对手的愤怒。但这一生在失意的时候受到与其心智相当的激励是很重要的,结合自己前一段时间的自暴自弃来想,那段时间真的是很颓,让自己感到十分惭愧的,幸好有自我调节一些,反观许多圣人晚年失误,大致是没有了斗志或是被生活磨练到没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