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眼中最美好的婚姻是什么模样?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钱钟书和杨绛。
两人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相识,初次见面,波澜不惊地相视一笑,却已一见倾心。
只可惜,两人各自找友人孙令衔打听时,孙令衔告诉钱钟书“杨绛有男朋友了”,又告诉杨绛“钱钟书已经订婚了”。
实际上,杨绛所谓的男朋友,不过是一个爱慕她的男性朋友;而钱钟书的订婚,是父母之命,他自己却始终不同意。
若两人中的任何一个放弃了,就不会再有这段姻缘。但两人偏偏都不愿放弃,通了信,还见了面,见面的第一句话,钱钟书说“我没订婚”,杨绛说“我没有男朋友”。
因为有着读书和做学问的共同爱好,两人谈起恋爱来就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过是写信和见面聊天。但感情却非常牢固,顺利地从自由恋爱到步入婚姻殿堂。
婚后,两人的生活平静幸福,杨绛创作了不少戏剧作品,一度风靡一时。有一天,钱钟书看完杨绛写的戏剧《弄假成真》后,受到了启发,冒出一个想法:要写一部长篇小说。
杨绛二话不说举双手赞同,为了让钱钟书专心写作,她甘做“灶下婢”,减少了学校的授课,节衣缩食,还劈材生火烧饭。
钱钟书的这本书写了整整两年,每天写完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给杨绛看,让她提意见,望着她的表情紧张地像个学生。这本书,就是今天广为流传的《围城》。
钱钟书赞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多年后,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状态是:“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她把这句话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说:“我和他一样。”杨绛回:“我也一样。”
“一样”这两个字,绝非敷衍,实际上并不容易。钱钟书和杨绛拥有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淡薄名利,一样的向内拓宽生命,愿意支持和成就彼此,感情自然坚如磐石。
研究表明,相似的伴侣走向婚姻的概率比相异的伴侣要高得多,在最初的激情降温之后,相似的价值观才是让爱情保鲜的秘诀所在。
夫妻相似,也就是夫妻处于同一频率,不仅认同彼此,甚至能够读懂对方的心。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便是如此,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是他们幸福婚姻的基石。
他们不仅夫妻同频,生了孩子之后,一家三口都非常相似。
在杨绛的家庭生活回忆录《我们仨》这本书中,她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读来,毫无做作,只有温馨,这份淡然,既来自杨绛的个人修养,亦来自这段幸福婚姻的浸润。
02
遇见同频率的爱人,相处轻松而惬意;可遇上了不同频率的人,说得再多,只会令人觉得“怎么这么累”。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和老金就是如此。养尊处优的全职太太子君遭遇老公的出轨,离婚后一个人带孩子,为了赚钱养家落魄地到商场卖鞋。
商场采购部的老金喜欢上了她,每天上下班接送,周末买了菜来到子君家做饭给他们母子吃,自己连饭都顾不上吃,就跑去浴室修花洒,通下水道,忙完了还抢着把碗洗了。
老金为人老实,收入稳定,有房有车,还没孩子,身边的人都说子君能遇到这样的好男人,真是她的福气。
哪知道,福气还没享受,子君就已经无法消受了。
那一天,老金生日,子君为他庆生,顺便喊了自己的好友唐晶和贺涵。结果,饭桌上三个人一直在聊唐晶去香港工作的事,唯独老金一句话都插不上,直到他喝完了杯中的开水,尴尬地喊了一句:“服务员,再倒一杯水。”
吃完这顿饭,老金对子君说:以后,这种聚会我就不参加了。子君茫然,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对。
还有一次,老金接子君去参加朋友的聚会,一见面,老金的脸色就不对了,因为他嫌子君打扮得像贵妇。其实,子君不过是穿了一件价值几千块的旧衣服,但老金觉得子君不该穿这身衣服,免得自己被朋友说“老金勾搭上了有钱的女人”。
子君哭笑不得,辩解了几句依旧无法说服老金,索性回头就走,连聚会都不参加了。
这些小事的背后,并非仅仅因为一次聚会或一件衣服,而是两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价值观差异。
子君虽然离了婚经济不宽裕,但她喜欢结交优秀的朋友,肯努力也有心要往高处走;老金却喜欢安于现状,吃饱喝足便是幸福。
最后,子君坐在老金那辆开了多年的旧桑塔纳上,连老金的脸都不敢正眼看,却坚定地说了一句:“我觉得你挺好的,但在一起我不开心,太压抑。”
的确,面对这段感情,子君最好的选择就是早点了断,免得耽误彼此。因为他们终究不是一路人,连聊天聚会都有矛盾,这往后长长的几十年又怎么会顺利。
毕淑敏说,婚姻是一双鞋,穿鞋是为了赶路,路上的千难万险,有时不如鞋中的一粒砂石令人感到难言多苦痛。
外人看到的永远是这双鞋漂不漂亮,只有自己知道这双鞋到底舒不舒服。遇到了同频率的爱人,就如穿上舒适的鞋,轻装上阵,步履轻盈;而遇上了不同频率的爱人,就如同穿着一双磨脚的鞋,越走越累,力不从心。
03
很多人说,哪有夫妻天生就在同一频率的,还不得靠婚后的磨合,才能培养出彼此的默契。
可是,如果有的选,我们肯定愿意去选择那个一见如故的人,而不是耗费一辈子去磨合那个根本不在同一频率的人。
杨澜和吴征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相识不到一年就结婚了,结婚20周年依旧相爱如初,杨澜还写了一本书《世界很大,幸好有你》,献给他的丈夫。
在杨澜看来,他们遇见彼此时,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心中早已判定彼此是对的人,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考虑。
他们喜欢看同样的书,喜欢差不多的美食,常常脱口而出同一句话,他们在事业上都野心勃勃,同时又喜欢享受满世界的旅行……太多的迹象,仿佛在冥冥之中就暗示着两个人注定走到一起。
杨澜说,她是幸运的,在这段婚姻中,面对同一个爱人,她却有一种一次又一次坠入爱河的感觉。
可见,夫妻同频,相处一辈子都不会觉得厌倦,岁月悠长,新鲜感却从来不曾消失。
国际著名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说,在婚姻中,丈夫和妻子的相似性越大,婚姻也就越幸福和长久。
真正幸福的婚姻,不必依靠艰难的磨合,而是在一开始就拥有相似的兴趣爱好,相似的价值观,相似的金钱观,如同好友一般在婚姻之路上结伴而行。
反之,夫妻若实在不合拍,怎么调也调不到同一频率,就算守着金山银山,也是满心的空虚。
有一句话叫做“千言万语,都敌不过一个眼神”,说的就是遇见了同一频率的爱人,一个眼神便能够读懂彼此,这既是爱情的魅力所在,也是婚姻幸福的终极秘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