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一月之后,我们的“解其生平得其心路”系列解读古典君子群像的小文,在本月继续为大家解读一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的诗人。
他就是生于中晚唐时期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大唐“诗豪”的刘禹锡。刘禹锡,有很多著名的诗篇流传于今,虽然未曾开宗立派,在文学水平上实不算低于任何时代的任何伟大诗人。
那么请继续跟随我破烂不堪的文字去追踪他奇丽用一生活出三辈子的传奇吧。
一辈子,少年英豪,得志于天下
大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洛阳求学的刘绪(刘爸爸)为避乱举族南迁,走到浙江嘉兴停了下来,在大历七年诞下来刘禹锡。
刘禹锡幼年生长于江南,而刘爸又好歹是个官,与各色避祸于江南的文人相交好,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小刘自幼博览群书对医学、音乐、天文、书法等都很有研究。与很多伟大的人物类似,少年刘禹锡已成名于江湖,20岁的时候在当地已经小有文名,淮南节度使杜佑就请他写为朝廷写奏文了。
唐德宗贞元793年,刘禹锡到长安参加进士科举考试一举登科,再考博学宏词科登科,次年再考吏部取士科,又是一考就中,三年连登三科。
这样的成绩在唐代时期来讲非常耀眼,要知道同时代的韩愈考士科考了三次才过,考完三科就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登士科后小刘被马上授予太子校书的职务,从此,他便开启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
贞元十六年,淮南节度使杜佑率兵平定徐泗濠叛乱聘请刘禹锡为军中掌书记,小刘跟随杜帅辗转于江淮之间。在十七年左右,因家中老母不适应江淮环境辞官奉母回洛阳,在贞元十八年出任渭南县主薄,不久被调到长安任监察御史,在这里遇到了一生中的两个朋友韩愈、柳宗元,也遇到了一生中的对手武元衡。
到了唐德宗末年,朝廷昏庸,宦官专政藩镇割据民不聊生,一批有思想的年轻政治力量开始聚集,如刘禹锡、柳宗元、吕温,白居易、元稹等等,渐渐这批新生力量聚集到了以太子教师王叔文、王伾的周围,可惜不幸的是,新太子在还没有登基的时候患上了中风,除了眼珠能转动外,已经口不能言,出行都需要人来搀扶。
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因为思念中风的儿子和担忧未来的国事伤心过度驾崩了,这一年是四十四岁的唐顺宗即位,以“二王八司马”为首的永贞革新开始了,因为新皇帝中风朝廷大事基本都是由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人谋筹后,以皇帝诏书的形式下发执行。
新政开始后,绝宫市,放宫女,断五坊小儿,一时大快人心,不过这也触动了权贵集团的既得利益,反扑实力暗潮涌动,在武元衡、俱文珍等人的筹划下李纯先是被立为太子,而后获得监国的权力,在宦官的鼓噪下,唐顺宗也对改革集团产生了怀疑意见,不久让位于太子李纯(李纯就是开启了晚唐最后一个盛世春天的唐宪宗)。
改革派很快被打击,王叔文在贬谪的路上就黯然死去,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贬为远州司马,宪宗皇帝并且下诏,“纵有恩赦,不再量移范围之内”。
从政治先进性上来看,这次革新也是先进的,这次革新对唐宪宗的晚唐中兴也是有启发的,而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刘禹锡也不过是位刚刚33岁的年轻人。
两辈子,二十三年见弃于君王, 不弃平生
踏着深秋的荒芜,刘禹锡独身一人踏上了南下的道路,深秋萧瑟的北风鼓动着南飞的大雁,也鼓噪了诗人的内心。
长安郊亭外,突然传来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辜人”的渭城曲,那是唯一的送行人何戡来为他送别。
中年小刘被贬朗州一路南下,经过20多天的颠簸,诗人到了个蛮荒之地-朗州,朗州在唐代时期还是属于未开化地区,少数民族居多,语言不通,在这里他将度过漫长的岁月。
诗人小刘到朗州后第一年大旱,第二年大涝,在旱涝不保丰收的第二年,他收到了白居易从长安寄来的100多首诗,诗人挑灯夜读大受感动,在感动之余也想到,湘地本来就是屈原的放逐之地,我长期在朗州为什么不把当地的民风,风俗写到诗文当中呢?
于是,观看当地群众端午节赛龙舟的《竞渡曲》,观看白马湖上少女采菱活动的《采菱曲》、感叹歌女泰娘坎坷命运的《泰娘曲》等歌咏当地民风的诗文大量产出。
漫长的岁月是折磨人,中年小刘,先是好友吕温去世、贤妻薛氏也去世了,痛苦中诗人不仅抚平了自己的伤口,还安慰被跋扈的宦官集团殴打的元稹;也曾与当权者诗文唱和期望改变现状,可大多数是泥牛入海渺无音信;与曾经的政敌窦群和解;
那些年他还写下了非常真情流露的《上杜司徒启》文,其中提到“一自谪居,七悲秋气,越声长苦,听者谁哀;忽疑此身犹在门下;收纸长想欣然感生,寻省遭罹,万重不幸,方寸之地,自不能言,求人见谅,谈何容易;伏纸流涕,不知所言”。
可是诗人小刘高昂的头一直没有低下来,这么硬撑撑到了元和十年,在元和十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朝廷中很多官员去世,缺额很多,宪宗也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在宰相的要求下诏召回了远州的刘禹锡、柳宗元、韩泰等人。
诗人小刘回到长安非常激动,在长安帝都京西郊外的长亭上他写到:
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
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
第二天到长安见到久别的柳宗元,把自己在郊亭上写的诗文拿给他看,柳宗元也马上把自己写的绝句出示给刘禹锡,刘、柳二人看完,不觉相视,会心一笑。
柳宗元写到:
十一年前南渡客 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 驿路开心处处新。
既然大家十一年未见,那么现在大家聚在一起一定要搞点事情出来。
听闻京城玄都观有位道人种得一手好桃树,引起了大家的兴致,便相约一起去玄都观看到桃花,刘禹锡高兴之下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谁知道,这首诗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交给了他的一生政敌武元衡,武元衡本来就嫉妒刘禹锡的才华,处处于他作对,他认为刘禹锡对以前的贬谪仍然心怀抱怨,再加上才华又在他之上一旦掌权对自己不利,于是此事迅速被传播到唐宪宗处,宪宗一怒之下把准备提拔任用的韩、柳等一干人贬到了比过去更远的远州去做刺史。
这一去又是十三年,在家乡洛阳为他举行的送别宴上,面对频频举杯的众人,刘禹锡写到:
谪在三湘最远州 边鸿不到水南流。
如今暂寄樽前笑 明日辞君步步愁。
写完诗的第二日,就带着年老的母亲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去广东连州上任去了。
中年诗人小刘,穿桂岭,到广东,建吏隐亭,为当地百姓修缮海阳湖并作文《海阳十咏》,在又一次漫长折磨人的岁月中,诗人的好朋友柳宗元、吕温,母亲卢氏先后去世,可是他还是在洛阳守制期间为柳宗元、吕温等好友整理了毕生的文集,还收留教养了他们的孩子。
公元821年宪宗去世,穆宗即位,第二年刘禹锡被调往夔州任刺史了,在夔州任上刘禹锡写出来传承至今的《竹枝词》十一首、《浪淘沙词》十首,选其二三首,供阅:
“杨柳青青江水平,道是无情却有情”;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
长庆四年,穆宗驾崩,敬宗即位,刘禹锡推荐他童年玩伴裴场禹到长安任职求官,此时,他的命运又再次发生了转变。
当年与他同为监察御史的李程升为了宰相,李宰相一上位便提升刘禹锡到安徽和州任知州。
和州离金陵不远,地段不错。在这里刘禹锡凭借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超妙的想象力,写下了著名的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江令宅等历史名迹金陵五题,如: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想要的总是得不到,不想到的命运又总会推给你。
宝历二年(826)这一年,朝廷突然下诏要刘禹锡回洛阳待诏任命,这一年,刘禹锡已经五十多岁了。
三辈子,柳刘、刘白,好朋友游遍天下
老年小刘听到命令,便收拾行装去往洛阳,半路在扬州,遇到他晚年诗文往来一生的好朋友-白居易。白居易与元稹合称“元白”而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不久后刘禹锡与白居易又将共称“刘白”。
白居易在扬州设宴款待刘禹锡,席上两人都很开心,喝了很多酒,在两人大醉之后白居易出示了写给刘禹锡的诗文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和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就这样,两人一路游览一路同行,一路写诗,在次年春天才到了洛阳。
回到洛阳,晚年小刘还遇到了24年前为他唱渭城曲的何戡。
诗人再度来到长安,在京西曲江池有一座杏园,这一年春和景明之时,刘禹锡便与一众诗人去杏园游览饮酒,晚霞满天,杏花随风开放,千树摇摆,大家开始一起联句写诗:
崔群“杏园千树欲随风,一醉同人此暂同”
李绛“老态忽忘丝管里,衰颜宜解酒杯中”
白居易:“曲江日暮残红在,翰苑年深旧事空”
禹锡“二十四年流落者,故人相引到花丛”
四人通过互相赠答,每一联迭相传递,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便形成了,等刘禹锡联完,大家感到非常满意,便更加得意的开怀畅饮起来。
晚年小刘特意到当年的玄都观游览一番,到后发现当年的桃树不仅不复存在,连种树的道士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只剩下一院子的兔葵和燕麦在风中摇摆,诗人于是写到: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是赤裸裸的炫耀啊,前度刘郎今又来,刘郎回来了,刘郎又又回来了。
时光斗转,到了唐文宗大和年间,以李德裕和牛僧孺为首的“牛李党争”开始了,朋党文官、宦官集团之间倾轧更加加剧。
这样的局势下刘禹锡各不依附,始终以身是局外人的眼光,观察,处事。就这样,正直的官员老刘依然难以生存下去,
大和五年,朝廷任命刘禹锡做苏州刺史去了。大和六年,刘禹锡来到了风景秀丽的苏州,初到苏州便遇到了洪灾,他马上投入到救灾抗洪和百姓生计中去,这一年不曾停歇,在年底终于百姓生活得到初步改善。
于是晚年小刘便抽出时间去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在虎丘上,看到了元稹(是白居易、刘禹锡共同的朋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在两年前题的字,又收到了白居易的书信,他安慰白居易写诗文道: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唯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苏州任上不久,刘禹锡又转任汝州、同州刺史。在朝廷发生“甘露之变”的第二年,刘禹锡以脚病为由退居洛阳了。
这时候他的好朋友白居易、令狐楚(李商隐的老师)、裴度(元和扫平藩镇的中兴宰相)又聚在一起,诗文不断往来,刘白两人共创《杨柳枝》新词十七首、《忆江南》新词五首,留下了《刘白唱和集》等文集。
早在郎州时,哲学家小刘放逐期间,收到了柳宗元的一封来信,来信字长达千余字,为什么这么长?原来是韩愈在洛阳给柳宗元写信来讨论什么是天?
柳宗元想到刘禹锡对易经、天文、医学都有很深的研究,所以给刘禹锡写信邀请他来发表下对天这个事物的看法,刘禹锡一口气写了《天论》上、中、下三篇,不仅字数上远远超过韩、柳二人,在深度上非常客观具有唯物主义思辨的前进性,比韩柳更进一层,这个事对于传统儒家的天人合一的价值观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可以讲得上是文心千年传承上的经典一环。
第二次遭贬连州时,刘禹锡与柳宗元道别,依依不舍,相送三次,道别三次,留下了七律、七绝、五绝诗各三首,共六首,不舍之情洋溢纸上,但在此不再赘述。
六十六岁,暮年小刘为洛阳祖上传下来祖宅,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陋室铭》。
七十一岁,感时日无长,为自己写下了一生的自传,不久离开人世,朝廷追赠为兵部尚书。
大唐诗豪传奇,全剧终。
下图是写这个传奇的人,李不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