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亚宁 学号:15020199042
转载自:https://news.cnblogs.com/n/602081/
【嵌牛导读】:
很难想象: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英特尔,那会变成什么样?
再直观一点,想象一下没有 CPU 的世界将是什么样?
如果没有 CPU,可以说几乎一切都无法正常运转了。所以,除非没有人用半导体,除非我们不用电脑和手机了,否则 Intel 不会消失。
这家全球最大的 CPU 制造商,一路走来,给世界带来很多惊喜,特别是 PC 时代。今天,它迎来了 50 岁生日。
【嵌牛鼻子】:英特尔、CPU、PC时代
【嵌牛提问】:英特尔是如何发展为全球最大的 CPU 制造商的?英特尔当今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嵌牛正文】50 岁英特尔面临的挑战
就在英特尔成立 50 周年之际,其 CEO 科再奇却在 6 月 21 日因职场绯闻闪电辞职,这让英特尔陷入舆论漩涡,大家纷纷猜测科再奇的卸任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有分析师认为他的离职的其他原因,可能是因为 10nm 芯片难产问题,导致英特尔在芯片制造工艺上首次落后于竞争对手 AMD 和台积电。
加之 PC 业务缩水,英特尔 2018 年第一季度财报中 PC 中心的 CCG(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收入增长率仅为3%。于是有人猜测科再奇是迫于压力辞职。
英特尔 2018 Q1 财报,CCG 增长率并不乐观
目前英特尔 CEO 由鲍勃·斯旺临时担任,他于 2016 年加入英特尔并担任首席财务官,他是财务人员而不是工程师。所以,如果想要在 CEO 的岗位上做好,那么他必须建立起能把控技术的高管智囊团,并解决英特尔 10 纳米芯片制造工艺的问题。
谁将会是下一任 CEO 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业界猜测候选人除了目前临时担任 CEO 的鲍勃·斯旺之外,还可能有以下几个人选:
内部人选:
纳文·谢诺伊(Navin Shenoy):于 1995 年加入英特尔,目前负责英特尔最重要的数据中心集团。作为在英特尔内部成长起来的高管,他是英特尔 CEO 的传统选择。他曾担任英特尔前 CEO 欧德宁(Paul Otellini)的技术助理。在内部,他被认为具备英特尔所需的产品愿景。
文卡塔·伦杜琴塔拉(Venkata Renduchintala):于 2016 年从高通转投英特尔,目前负责英特尔的客户端设备产品和最热门的物联网产品。他拥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同时管理风格也曾引起关注。2016 年有媒体报道称,消息人士称伦杜琴塔拉“不害怕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他的领导风格是“指挥和控制”。
拉贾·克杜里(Raja Koduri)于 2017 年从 AMD 离职加入英特尔。他在加入时组建了新团队:英特尔核心和视觉计算集团,负责图形和其他可视化技术。
吉姆·凯勒(Jim Keller)是刚加入英特尔的高管。他于今年 4 月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团队离职。在此之前,他的职业生涯主要供职于 AMD 和其他半导体公司。他的机会不大,但如果英特尔希望为 CEO 职位带来新鲜血液,同时继续保持从内部提拔的传统,凯勒或许是合适人选。他目前负责英特尔的芯片工程。
外部人选:
里克·卡西迪(Rick Cassidy):台积电北美 CEO。台积电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正在给英特尔带来冲击。英特尔正尝试将 10 纳米工艺投入使用,同时设计 7 纳米工艺。与此同时,台积电的 10 纳米工艺早已开始使用,而今年早些时候也开始了 7 纳米工艺的量产。目前,台积电正在研发 5 纳米工艺。5 纳米工艺被认为是“摩尔定律的终点”。从台积电挖人能满足英特尔的需求。
桑杰·贾(Sanjay Jha):近期从英特尔芯片制造业务竞争对手 Global Foundries 离职。他在该公司担任 CEO 长达 4 年,于今年 3 月离职。他此前也是高通首席运营官。目前尚不清楚桑杰·贾为何从 Global Foundries 离职,例如是他的业绩未达预期,还是主动辞职。有媒体报道称,Global Foundries 一直以来对 CEO 不太友好,在不到 10 年时间里已经换了 4 位 CEO。
AMD CEO 苏姿丰(Lisa Su):英特尔梦寐以求的 CEO 人选,不过看起来跳槽的可能性很小。
雷妮·詹姆斯(Renee James):她曾被视为科再奇的唯一继承人。不过,她不太可能回到英特尔。詹姆斯在英特尔工作了 28 年,于 2015 年离职。今年早些时候,她担任自己的芯片公司 Ampere 的 CEO。她也表示很高兴能自己创业。
痛失移动市场,苹果前高管评英特尔之毒性文化
苹果前高管 Jean-LouisGassée在 medium 发文《英特尔之毒性文化》。他在文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英特尔因其文化导致其一再错过移动市场的失误。
Jean-LouisGassée
他表示科再奇因绯闻离职的消息让他感到震惊,并对科再奇任职期间英特尔的表现做了总结:过去 12 个月英特尔股价上涨超过 50%(即使在 CEO 离职后),而纳斯达克指数上涨 25%。华尔街似乎对英特尔的未来比苹果更为乐观:Intel 的 P / E(价格/收益比率,市场预期的指标)是 22,而苹果的则是 18。
尽管财务状况良好,但是英特尔还是被认为错过了移动革命,因此损失巨大。
他分析道,英特尔曾经拒绝为第一款 iPhone 提供处理器的机会,当时 CEO Otellini 说他没“看到”这个机会的潜力。如果说拒绝 iPhone 是因为当时确实并不能确定它是否会大卖,但是之后又接连错过 iPad 诺基亚、黑莓等就说不过去了吧。
所以,当 iPhone 在 2007 年爆发时,英特尔坚守自己的立场来捍卫自己的位置:公司将以众所周知的制造优势获胜。x86 体系结构固有的缺点——功耗、不必要的复杂性、没有 SoC 集成,都将被克服,而英特尔将会在移动包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此后,英特尔下意识推动他们的 x86 优势:通过 Windows 垄断获利。作为 x86 制造商,英特尔允许因为高利润而被颠覆。
Jean-LouisGassée从心理学上解释英特尔的种种问题(当然只是一部分,英特尔的问题还有更多),上文中的“以制造优势获胜”不过是换了种说法,X86 制造者为了守住高利润而任由自己被颠覆。这是真的。
但作者认为情感和文化上的东西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其他行业,我们也能见到错误的认知导致行动僵化。在技术圈里,微软 OS 授权收费文化起初没把安卓的“免费开放”看在眼里,等到醒悟时为时已晚。让我们假设一下,与其在 2007 年揶揄 iPhone 价格太贵,微软要是抢在安卓之前,早一周发布免费的 Windows Mobile OS,情况将会如何?
直到 2013 年 5 月 17 日,Otellini 宣布卸任时,表示“后悔”自己当年拒绝苹果这笔交易的造成的过错。
错过移动市场多年,英特尔也已经放弃移动时代,而将目光聚焦在了数据中心业务和 5G 时代。万物联网的 5G 时代数据量剧增,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这无疑是英特尔所擅长的。
此外,英特尔也正在全面进军人工智能领域,其人工智能事业部副总裁兼人工智能架构总经理 Gadi Singer 今年曾透露英特尔将聚焦硬件、软件和生态系统,对 AI 展开全方位布局。
据他介绍,目前英特尔已经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全栈式 AI 解决方案,包括至强处理器、Nervana 神经网络处理器等硬件,FPGA、网络和存储技术等技术,MKL 和 DAAL 等用于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的数学函数库,以及支持和优化 Caffe、Neon 等深度学习框架等。
可见,错过移动市场,又遭遇 PC 增长困境的英特尔,这次要牢牢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了。
CPU 巨头转型之际,再次回顾过去
在英特尔 50 岁生日之际,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个 CPU 巨头这 50 年走过的历程:
Intel 处理器进化史(图片来源:电科防务研究)
1968 年,戈登·摩尔和罗伯特·诺伊斯在硅谷创办了英特尔公司。
1969 年,凭借首批 106 名员工,英特尔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米德菲尔德路 365 号开始运营。
1971 年,英特尔开发出第一个商用处理器 Intel 4004,片内集成了 2250 个晶体管,晶体管之间的距离是 10 微米,能够处理 4bit 的数据,每秒运算 6 万次,频率为 108KHZ,前端总线为 0.74MHz (4bit)。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Intel 第一个 CPU,已有 40 多年历史
1978 年,英特尔生产出了著名的 16 位 8086 处理器,是所有 IBM PC 处理器的祖宗。
Intel 8086 处理器
1981 年,IBM 生产的第一台电脑使用英特尔的 8086 芯片,因此,英特尔一举成名。
IBM 第一台个人电脑 5150,使用英特尔 8086 芯片
1982 年,英特尔推出和 8086 完全兼容的第二代 PC 处理器 80286,用在 IBM PC/AT 上。
1985 年,康柏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 IBM PC 兼容机,兼容机厂商们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但是为了和 IBM PC 兼容,处理器都是使用英特尔公司的。
1985 年,英特尔继摩托罗拉之后,第二个研制出 32 位的微处理器 80386。英特尔靠 80386 完成了对 IBM PC 兼容机市场的一统江湖的地位。同年,英特尔进入中国。
80386 是 80x86 系列中的第一种 32 位微处理器
1987 年,安迪格鲁夫正式担任 CEO,英特尔开始了快速发展的 10 年,并且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
1989 年,英特尔推出了从 80386 到奔腾处理器的过渡产品 80486,其实就是 80386 加一个浮点处理器 80387 缓存。依靠 80486,英特尔一举超过所有日本半导体公司,坐上了半导体行业的头把交椅。
20 世纪 80 年代,英特尔果断停掉传统的内存业务,从此专心做处理器。
1993 年,英特尔推出奔腾处理器 Pentium,从此英特尔不再以数字命名处理器了。但是工业界和学术界,仍然习惯称呼英特尔处理器为 X86 系列(比如 Pentium 就被称为 586)。
英特尔奔腾处理器采用了 0.60 微米工艺技术制造,核心由 320 万个晶体管组成。支持计算机更轻松的集成“现实世界”数据,如语音、声音、手写体和图片等。
Pentium 是 x86 系列一大革新。其中晶体管数大幅提高、增强了浮点运算功能、并把十年未变的工作电压降至 3.3V。
奔腾处理器的诞生,让英特尔公司甩掉了只会做低性能处理器的帽子,其运行速度达到工作站处理器的水平。随后十年里,英特尔推出了很多代的奔腾处理器。
1999 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市值最高突破了 5000 亿美元,最高峰为 5090 亿美元,
2000 年,英特尔的手机处理器 XScale 问世。
2001 年,英特尔的 64 位服务器处理器 Itanium 问世,英特尔在服务器市场彻底超越 RISC 处理器的代表太阳公司。
2005 年,苹果开始使用英特尔处理器,摩托罗拉彻底退出个人电脑处理器市场。
2006 年,英特尔和 AMD 主要产品都采用 65 纳米的半导体技术,但是英特尔在最新 45 纳米技术上明显领先于 AMD,并且已经开始研发集成度更高的 32 纳米的芯片。从那时起直到今天,英特尔对 AMD 一直保持绝对优势。
2006 年,双核处理器问世。
2008 年 11 月 17 日,英特尔发布四核 core i7 处理器。
2009 年,四核处理器问世。英特尔继续在服务器处理器市场占优势。
2012 年,英特尔宣布重返移动终端市场,但是效果不佳。
2014 年 2 月 19 日,英特尔推出处理器至强 E7 v2 系列采用了多达 15 个处理器核心,成为英特尔核心数最多的处理器。
2014 年 3 月 5 日,Intel 收购智能手表 Basis Health Tracker Watch 的制造商 Basis Science,这一收购交易显然是英特尔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努力的一部分。英特尔把 Basis 品牌整合进其 NDG(新设备集团),目标是大踏步进军新兴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同时打压高通。
2015 年 1 月 8 日,英特尔发布世界上最小 Windows 电脑 Compute Stick,大小仅如一枚U盘,可连接任何电视机或显示器以组成一台完整 PC。
2015 年 6 月,英特尔收购了头显设备厂商 Recon。
2015 年 12 月斥资 167 亿美元收购了 Altera 公司,这是英特尔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一次收购,意味着英特尔要考虑 CPU 之外的新技术应用,在 PC 市场不断萎缩且移动市场迟迟难以打开的背景下,英特尔希望实现 CPU 和 FPGA 硬件规格深层次结合,布局物联网市场。
2016 年 11 月 30 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正在组建一个专门的事业部来从事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它的名字就叫做 Automated Driving Group(自动驾驶事业部,简称 ADG)。
2017 年 3 月,英特尔收购 Mobileye, “算法+芯片“整合成 AI 制胜关键。
2017 年 6 月 7 日,2017 年《财富》美国 500 强排行榜发布,英特尔公司排名第 47 位。
2018 年 4 月,英特尔宣布 2019 年大规模交付 10nm 芯片。
2018 年 7 月 13 日,英特尔宣布收购芯片制造商 eASIC,加速 FPGA,降低对 CPU 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