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下此两篇中最喜欢也最开篇明义的两段话: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个人而言,一个由内而外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过程;自古以来,这段话便是激励人们磨砺自身,积极入世的纲领。对此,我的观点是,不能静态的形而上的去理解和实践这段话,而是修身而又顾家,顾家而又治事。所以我反对的是做到了。。。才能。。。的做事方式,如删除线所示的内容,这也是理学无法真正转化为行动纲领的原因。
同时,社会中任何的事情都离不开和人交流的因素,所以大学之道不仅指术业上的“大学至真,大工至善”,也有自身为人处事上的“明德而亲民”,所欲治国平天下就离不开集体的力量。
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十五字,可作为为人处事的根本。如果说《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接近一种社会观的话,中庸中的此十五字则更接近方法论。所谓知行合一,知其实是一个过程,由问题出发,由思索探求,由实际反馈,形成一个反馈调节的闭环过程。
同时,这段话也是一碗千年大鸡汤。“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里且不谈方向上的选择,只想说一句:越努力,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