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义是武器,长柄和三齿的锋刀相背。《说文》有言“手持大戌,呐喊示威。 我,古杀字。”从这里不难想象这个现代文字“我”包含着无尽的矛盾和冲突,这也是像极了如今的大多数人的人格和生活状态。同样的一本书《说文》里又有“我,施身自谓也。”也就是自称的中性意义在。
中华文字至今而言意义多,文字游戏偏义解释也是层出不穷,能与人格紧密的莫非在于人的自身,相较于别人的眼睛你更相信你的心不是吗,那便是“我”。
“我”作为认识自我的代名词,往往在无数次提及后丢了它本应有意义与代表,儿时稚嫩的我们在去幼稚园前对着父母一遍又一遍的说着自己的来历;长大的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着本心一次又一次的问着自己的来由。但,我们似乎都没有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在乎自我矛盾——也就是内在心理的潜藏性与你所展现的外在面貌的向好性。
所以我来说说自我矛盾与自在人格。
自我矛盾中挣扎的往往是那些人格中难以分解的情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道理在这里就是怀有自信心的表现,也就是对于自“我”的定位与感受。虽然牛犊没有人的意识,但它仍有本能的感受——人也是一样,越成长越有顾虑,越有成熟性越是矛盾,这无关与你那迷一样的星座和饶有兴味的生辰八字,而是后天的自我养成。
我有一个朋友是闷于自我的“焖锅”型,作为二十岁的年龄的少女,应当是开朗而自信,说起来是这看起来正常的性格对于她来说是潜在性性格,我与她在相识1年后畅聊酣饮,我才了解到她自身内心有着矛盾的格斗场:肥胖的自卑以及来自于害怕社会黑暗的自我封闭。
她说:“我终究要死为什么我要苟活,我想我是没有自信,我矛盾于我还年轻和社会黑暗活不下去。这个世界满满的恶意。”
作为她的情绪引导者,我说:“既然活到现在那就代表你有活下去的能以,闷着的自我带不来香美的年华,既然念经就要活得漂亮,胖不等于自欺不等于自弃。你都不认识自我不明白矛盾,你又何来希望。”
自我矛盾成就的“我”充满负累,走不了人生这条远路,矛盾总会有,认识自我,即使你所纠结的双方刀戈各自锋利,但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人格,是个人类心理学上一直在探讨的课题,也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诱因。面具下的自我往往是自我矛盾的本心,是恶的一面,往往隐藏。古有长安三节米家父子,不仅是艺术造诣也是人格魅力。人格,来自于本心。
有一位朋友是我上学时的玩伴,平常来看十分开朗而且健谈,但偶尔会是自己独处的冷漠感。在高考前夕,我们偶然聊,就发现她是个极端人格,处于分裂状态,所以从来不会真正开心的笑与放开了哭。
我并没有追问其成因,但能感受到来自于本心的失望与绝望,若去问,她心中的“我”是真正的刀戈相向,使她矛盾而纠结,进而矛盾并且痛苦,甚至一度自杀。
“我”的组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机能构成,人类的先进在于思考力量,情感世界的丰富。人格与本心自身的矛盾是构成自我痛苦的根源,似乎活得不够好,的确,真的不够好。
人格健全并非是人人自带娘胎,母胎的孕育提供可以跳动的旋律,琴瑟和鸣的人生健全在于生命寿命对于自我的培养,每一方沃土都不会放弃自己开花结果的机会,它们交付给花草以求向春而生。
刀戈各自锋利,两者相背,追寻生命的美好,你不是自己,而是万物相伴而生。
纵使世间欺我,但不悔,我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