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动荡,瘟疫横行、地震频发、战乱不断,人的存活机率非常低。躲得过瘟疫,逃得了地震,但却躲不过战争的威胁。然而“国家不幸诗家幸”,动乱年代,很多文人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诗作。这些诗作或揭露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或抒发恋人相思离别的愁苦,或表达文人伤时失意的苦闷。
这些诗作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就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尽管在流传过程中作者的名字已经无从知道,但这首诗“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读之使人悲慨万端。这首诗就是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它堪称人世间最感人的情书,足以感动千载。
行行重行行 [ 汉 ] 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首句五字,连续重叠4个“行”字,以一个“重”字连接。“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还兼有久远的意思。不仅指空间悠远,也指时间久远。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一股痛苦伤感的气氛,立即笼罩全诗。
“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别游子的回忆,是一腔难言的相思之情再也抑制不住而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与君一别,音信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君行处就是天涯;游子离家万里,故乡与思妇处就是天涯,那所谓“各在天一涯”也。
“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道路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繁,社交通不便,生离就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了。
然而别离越久,见面就越难,相思就越强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运用比兴手法,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动人。
它表面上比喻远行的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能没有相晨的道理,同时又暗指思妇对游子深挚的爱恋和浓重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叫,越鸟在朝南的枝头筑巢,游子啊,你为什么还不归来呢?“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与你分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
自与你分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呀,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和深深的叹惋。相隔万里,日复一日,你是否忘记了当初的誓约呢?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
就像浮云遮住了白日,心灵蒙上了阴影!“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这时女子女主人公陷入了深深的苦痛和徬徨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从反面刻画思妇的相思之情。疑虑越重,思妇的相思之情才越显刻骨铭心,越显深婉含蓄,余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都毫无结果,极度的相思让思妇容颜憔悴,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是指年龄衰老,而是指身体消瘦和心情忧伤。思念让思妇身心憔悴,就像衰老了一样。“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饭,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所以这首诗的最后就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主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凌乱的歌唱。相思令人老,何不多自重?在自我安慰的话语中包含了多少相思的无奈。
整首诗淳朴清新,就像一首民歌。它节奏流畅鲜明,采用重叠反复的形式,把相思离别之苦进行层层地深入刻画,就像和朋友说家常话一样,单纯优美,正是这首诗的永恒魅力所在。这世间最真挚的东西,往往不需要用太华丽的语言:彼此安好,才是晴天!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