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商场里的长凳上坐着,等待与同事聚餐的老婆,闲来无事观察几个小妹妹在派发传单,宣传她们家的产品。
有一个小女孩特别显眼,不是因为长得好看。
“姐姐,你好,耽误您一分钟了解一下我们的产品可以吗?”她满脸微笑,眼神真诚。
即使顾客从她身边溜走,未予以理会,她的微笑依然挂在嘴边。
我想,如果我是顾客,如果不是特别赶时间,我会出于对她态度的认可跟她聊上几句,即便我对她家的化妆品不感兴趣,我也不会抵触。
再看其他几个小女孩显然没那么耐心了。一看便知,是被拒绝的次数太多了,压根儿对发传单这活儿不情愿,但碍于生活所迫,却不得不从事这样一份工作。
我在旁边看得很清楚,如果我是这家店的老板,我更愿意重用那个一脸微笑的小女孩。
而如果我是那家店的店员,我希望会成为那个小女孩,而不是其他女孩。
但是等等......为何旁观者清,其他女孩自己就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显然不是。
很有可能,她们同期进来的时候经过岗位培训,上岗时都是带着微笑和热情去接触顾客的,但大概率上,她们面临的是一次次的拒绝,甚至冷落、无视,她们也相互鼓励,再接再厉,可是事实是无论你多么努力,被人拒绝的概率依然会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而这远远超出了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从而,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她们不再轻易“示好”,为了避免“热脸贴冷屁股”的尴尬,她们简单的重复着“您看一下”这样的动作。
于是,成功率越来越低,她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差,顾客更是懒得看上一眼,于是她们也变得愈加敏感、脆弱,只能用厚厚的壳儿把自己保护起来。
而那个热情爱笑的小女孩很幸运:
可能一开始就碰上了对产品感兴趣的人,一个、几个人愿意听她介绍产品,于是她建立了自信心,越做越顺。
或者,可能她的生活环境催生出一个乐观派,一切挫败她都能从容应对。
再或者,她天生心理韧性极强,面对冷漠、无视都能很好的调节。
总之,这样的小女孩是幸运的,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定是个小概率事件。
碰到贵人、成长环境极好有高明的父母、遗传基因好,这对大众来说,即便其中之一砸到自己身上的概率也微乎其微。
作为旁观者,你是不是也为那几个女孩可惜,担心她们的未来,忍不住支上一招:“要微笑,保持热情”。
可是事实是,不是那几个女孩不努力,不想改变,因为陷在其中很难脱离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原因。
旁观者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知道怎么样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把“旁观者”转换成“当局者”,同样遭受无数次的白眼、冷漠之后,即使知道解决之道就是“热情微笑”,也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吧。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就被困在自己所处的“局”之中,无法脱身。
拿我来说。
最近,工作上岗位发生调动,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心情一直很差,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的自我调节,提醒自己消极怠工总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要积极工作处理好和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
可是,长时间遭遇同事的白眼、领导的冷落(也许是我的认知障),我的积极性就深受打击,负面情绪不受控制,很难保持良好的状态。
深处迷局无法抽离,一种无能为力之感。
我们经常给别人出主意,但往往都脱离了情绪的实际,旁观者没有当局者的情绪,所做出的判断就大打折扣。
所以旁观者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对方的情绪,并给予足够多的关注。
而当局者就要不断自省,克服心理困境,把笑装出来,一直装,一直装,装到你真的变好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