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这周末两天我一直蜗居在家修改我的课件。
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语言逻辑不清晰或者不准确的人,如果换做是平常的讲座分享,我的偏移也无伤大雅,无可厚非,但是这次是去郑州录课,而且要求正装出镜,所以对我来说可谓是压力山大。
我的焦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分享的讲座题目对我是一个挑战,这是我不太擅长的领域,毕竟新课标时代下,我们都是在摸索行走,一切都是实验阶段,尤其是对我来说,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有一点点思考和践行存在,但是我认为对和好的东西未必就是真正的对与好,一切都需要时间验证。二是,突然接到通知,要求讲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之前文件上的分享时间给出的是25分钟,这少去的五分钟对我是一种重新思考与删除。
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思考,我把老李“赶”出家门,让他回家去找他妈妈了,因为焦虑,所以我的心情也变得很烦躁,我虽然不是一个消极的人,但是我还是存在一丝的后悔,如果自己没有误读文件内容,那么这周末的自己肯定在游山玩水。
八月下旬李朋云老师给我发信息,我以为是让报一个题目他这个中原名师负责分享,谁知后来被告诉是报自己能分享的题目,这是布置给工作室的任务。
阴差阳错间,一切都成了最奇妙的安排。
想起今年今年八月份的网研社年会,李琳社长让我做一个分享,当时自己把机会给了卓老师,我不想太费脑筋,结果我偷的懒却换成了另外一种形式让我去交作业,果然出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自从有了这个烫手山芋的作业,我的大脑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思考,我查阅很多资料,看了很多课例,也在选择语篇的问题上纠结过。
我最早做的是一节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后来又改成听说课,想着这些连续刚教过八年级性的语篇大家都在做,于是我又开始挑战非连续性语篇的解读。
人在慌乱中大脑是会失去方向的,就像我们买衣服,这个好,那个也不错,于是自己有了选择困难症,在不停的纠结中浪费了很多时间。
我开始给自己按下暂停键,让一切从自己会的地方出发。
根据就近原则,我最终选择了八年级下册第二模块第三单元的一个非连续性语篇来做研读与设计,这是我上学期教过的语篇,我是熟悉的,也是喜欢的,所以我没有必要去选择七年级或九年级的课文,这对我来说任务量明显会更多。
我上周已经做好了课件,可是这次有了少五分钟的控制,我必须删减,还有就是精炼我的语言,为此我打印出来了稿件,但是原始的稿件又不符合要求,所以作废后还需要重新开始。
我今天试了几遍,分享时间还是不能控制在二十分钟,这就意味着我还需要删除课件。
既然是基于语篇研读教学设计,那就只谈语篇研读和教学设计,其他的任何添加都是多余。
当然这两个方面的重点是教学设计,也就是说研读的内容要控制在五分钟,设计的分享要有十分钟左右,加上开头和结尾的两分钟应该差不多。
说实话,这是我遇到的时间最短的一次讲座分享,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品”我的精品提现在用最短的时间,说最有用的话,这对于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
我录课的时间被安排在本周五上午八点半,这意味着我这四天需要每天练习N遍,我把课件打印出来语言写在上面,我需要随时带着它背诵练习,我仿佛穿越到了高考时代。
我需要在十五分钟完成,这样录课的时候即便是紧张,我也不会超过20分钟,当然我需要努力做到一次成功,这样也不会耽误别人的时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果然如此,这段时间我重充分体会到了名师的不易,虽然我只这是一名普通老师幸运地混进了其中,但是我感受到了朋云老师的不容易,他的优秀背后付出的,牺牲的,我们无法想象。
成功绝对是有理由的。
我在想熬过这一周我就解脱了,突然又想起彩琴导师布置给我的6000字的作业,朋云老师的作业是删减,而导师的作业是添加,哪一个对我来说都是爬泰山。
删,继续删,除去上课,就是背课,这四天我需要达到心流状态,放弃追剧,放弃娱乐。
诗云说这周去爬山,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关山,“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我需要拿出豪迈。
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