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在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这些人际烦恼呢?
总是担心拒绝会惹别人生气,只得做老好人帮对方做这做那;
明明掏心掏肺地去对别人好,却总是带给他们无尽的困扰;
喜欢指点他人,不是觉得对方应该这样做,就是应该那样做;
很容易被别人的言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当你被各种人际关系弄得焦头烂额时,你有没有想过,所有这些问题都源自哪里呢?你又要怎么做,才能够处理好它们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90%的人际关系问题,都是个体心理边界不清导致的。而这个“心理边界”,决定了你对自己与他人互动距离的分寸掌握。
你不但要清楚知道自己的心理边界,同时也要摸清楚别人的心理边界。只要这样,你才能够和他人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情商》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所说的那样:“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想要处理好你的人际关系,你必须学会划分和掌握心理边界。
初始社交距离
我们与他人相处,有两种虚体距离,决定了我们在社交当中所获得的心理感受。
第一种是空间距离。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将我们每个人的空间距离,划分为四种区域:
亲密距离;
个体距离;
社会距离;
公众距离;
我们会根据自己对他人的接纳程度,而采取相应的社交距离。
跟自己爱人在一起,我们会采取亲密距离相处;跟朋友相处,会采取个体距离;而在社交场合,就会采取社会距离,甚至是公众距离。
坐电梯的时候,一群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我们之所以会感到不舒服,就是因为这种属于社会距离的接触,硬生生变成了亲密距离。
在我们心里,无法接受他人擅自闯进到我们所属的空间范围内,其情形就好像我们的房子遭到入侵一样。
当你还不是对方的男女朋友时,如果你对这种空间距离的认识不够,那么贸然跟对方靠得太近,又毛手毛脚的,自然就会惹起对方的反感和厌恶。
但是,这种空间距离的边界,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能够掌握到进退的分寸。而另一种心理距离,则伴随着空间距离而出现,就算是相熟的朋友,也很难确切掌握。
这就是心理边界。
什么是心理边界?
很多人际关系的问题,往往是由于我们对心理边界的认知不清晰而导致的。
所谓“心理边界”,其实就是个体对于“我”、“你”、“他”这些概念的了解。这个自我概念,包含了自身的权利,自身的空间,自身的喜好,还有自身的思想和观念等,一系列由个体创造和建立的综合自我认知的构成。
通过这个边界,你知道哪些事情是被你允许的,哪些东西是你喜欢的,哪些行为对你来说是安全的,哪些情况是你觉得不合理的。
由此,这个边界就会被分为两部分:
边界内的事,能够由我掌控,属于自我的心理边界。
边界外的事,无法被我掌控,属于他人的心理边界。
一旦你把属于边界外的事情,当成是边界内的那样处理,这就越界了。很多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就是因此而发生。
例如你身材瘦小,你不满意,无论你对自己的身材怎么指指点点,这也是属于你边界内的事情。
然而,假如现在是别人身材瘦小,你不满意,那么当你对对方的身材指指点点的时候,很明显,你就越界了。
因为别人的身材,并不是你的自我概念的构成一部分,你控制不了。把注意力过分地投放在对方这个点上面,你很可能就会伤害到别人的心灵,如同入侵他人房子一样。
如果你真的受不了别人的外表,你可以选择远离;远离不了,你可以选择控制自己的言行或心理感受,这些是属于你边界内的可控事情。
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接纳无法改变的事情,这就是心理边界的核心观点。
了解这一点,你就明白,很多人有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就是因为他们对心理边界的认识不够清晰。
不是无法守住自己的心理边界被别人侵入,就是擅自越权,侵占他人的心理边界。对于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界限,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
久而久之,问题就产生了。
你的心理边界为什么模糊?
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你必须分清楚哪些是自己负责的事,哪些是他人负责的事。
当你无法把你与他人的心理边界清晰区分出来,边界焦点一直处在模糊的状态,这就很容易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
怎么区分?
看你的心理边界和他人的心理边界,有多少重叠的部分。
这个“重叠”,指的就是你允许自己拿出多少的心理边界,给别人进入;又把多少别人的心理边界,当成是自己的心理边界。
重叠的部分越多,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就越大。
例如思想独立的人,他的心理边界跟别人重叠的部分是很少的。我伤心,我自己能处理;我做事,不需要去麻烦别人。
而依赖性强的人,他的心理边界,跟别人重叠的部分就多很多了。我伤心,希望别人过来安慰我;我做事,也想经常去麻烦别人帮助。
也就是说,心理边界清晰的人,由于其边界跟别人重叠的部分比较少,所以他们能够独立自主,懂得跟别人保持恰当的距离,不会过分烦扰别人,也不会孤傲得经常忽略别人。
但心理边界模糊的人,由于他们的边界跟别人重叠的部分比较多,不是把自己的事当成是别人的事,就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明明是自己失恋了,也希望别人会好像自己失恋那样去安慰她;假如对方没有,她就觉得自己被抛弃、冷落;一言一行,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心理边界模糊,有好几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如:
1,控制。希望别人在自己的要求下,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那样去做。
2,干涉。瞎操心不属于自己个人的事情,用超过需要付出的程度关注别人。
3,预期。把自己的心情,建立在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之上。
4,暴力。试图用强硬的手段剥夺对方的个体价值,以此达到某种目的。
这些表现形式,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通常都会以隐蔽的方式呈现出来。
例如你找心仪对象聊天,发了一条信息后,对方一直没有回复你,然后你感到很失落。
这很正常。因为对方并没有满足到你的心理预期。也许对方对你一点好感也没有,也许对方还在忙着。
但如果你觉得对方怎么这么没礼貌,然后越想越不开心,越想越生气,那就说明你的边界焦点模糊了。
你把边界以外不可控的事情,当成是边界以内可控的事情那样做,想去控制结果;一旦控制不了,就开始闹情绪。
问题就出在这里:尽管你的所有情绪反应是因对方而生,但它们并不属于对方心理边界范围内,应该要控制的事。
换言之,对方并没有义务让你感到高兴,更不会去想她的不回应,是不是会带给你不开心的烦恼。
你要区分好,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她的事。
你的事是找她聊天和等待回复,还有调整好自己心情;
而她的事,则是决定要不要回复你和什么时候回复你。至于说她的回复能不能让你感到开心和烦恼,那不是她的责任。
如果你因为对方不回复你的信息,而心生怨气,责骂对方寡情薄意,那你就侵犯对方的心理边界。
也许你会说:回复别人信息,是一种礼貌啊!
没错。
问题是,对于你,对方觉得没必要行使这种礼貌,你又能怎么样呢?这是她的权利,这种做法也没有主动侵犯你的心理边界。
相反,你去责骂对方寡情薄意,伤害到对方,就是主动侵犯到对方的心理边界了。
记住,在这件事上,对方的心理边界,跟你只有很小的重叠。她不是你的女朋友,不是你的家人。
相反,你却把自己心理边界的很多部分,跟对方的重叠起来了,边界焦点模糊,让她对你造成了影响;去责骂她,又会对她造成影响。
那怎么办?被别人无视,还要为别人说情。
答案是,管好你心理边界内的事情就行。
学会控制好自己边界内的事
有时候,别人理你,很正常;别人不理你,也很正常。
无论别人无视你也好,责骂你也好,还是针对你也罢,当你遇到这些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时,你要问一问自己:在这件事上,哪些部分是可以由你自己去控制的呢?
如同上面那个例子,你发出的信息,得不到女生的回复,如果你因此不开心,可以找朋友诉苦、抱怨,调整自己的心情;
或者尝试用其他更好的方式,去找对方聊天。甚至从现实生活的互动当中,提高你在对方心里的接受程度,循序渐进地扩宽对方对你的心理边界等等。
这些都是你可控制的事情,是你边界内的事。至于对方愿不愿意回复你,想不想搭理你,那是她的事,不是你能够控制和强迫的事。
你的心理预期,并不是对方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否则就犯下把对方的心理边界,当成是自己的心理边界的错误,混淆了。
很多男生在追求女生的时候,对女生死缠烂打,从而带给对方很大的困扰,其实这是一种越界的控制心理。就是希望通过自我感动式的付出,来换取对方会回馈好感的控制权,这就是属于边界焦虑模糊的行为了。
正确的做法,就是先做好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其他的再视情况而定。
如果你已经做好自己的本分,表现出应该有的礼貌和行为时,对方的态度依然还是这么高傲和冷漠,那就不是你个人的问题,是对方的问题罢了。
这时你可控的做法,就是不要过于介怀,或者选择离开这种人,从此不跟她接触,认识一个更好的愿意搭理你的异性对象等。
建构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你自己的努力,还需要别人的配合。
然而,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控制的,而别人的配合,则是你心理边界以外的事情,你无权规管。
那要怎么做,才能把自己可控范围内的事,做得更好呢?
提高对心理边界的调控能力
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于是造就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边界。
你能够接受的事情,对其他人也许就是心理阴影,这是你无法掌控的区域。别人不喜欢吃辣椒,你就没必要强行要求对方去吃了,否则就是越界。
所以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想要协调好彼此的差异,你必须要懂得根据对反的心理边界,而采取相应的相处方式。
尊重对方的心理边界,不随便侵占别人;守护好自己的心理边界,不随便被人践踏。
这就是对心理边界的调控能力。
设想有以下四种层次的寒暄方式:
第一层:你好,近来怎么样了?我们可以出来见个面吗?
第二层:哇,近来去哪里混了?没事就出来见个面吧!
第三层:在干吗?我想跟你见个面,赶快出来!
第四层:我想你了,出来见个面吧,好让我亲亲你。
当然还有第五层,第六层等等。
你会发现,每一层的话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差不多,但是它们显示出来的关系,随着数层的提高而加深。
你会根据和对方关系的亲疏远近,而选取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你们的心理边界所决定的。
你的心理边界,决定了你会对别人释放出什么样的言行信号。别人对你,也是如此。
如果说,上文中四种层次的表达方式,有些人、有些情况、有些场合,可以接受第四层的言行,而有些人、有些情况、有些场合,则可能最大限度,只能接受得了第一层的言行。
那么问题就来了。
当你面对一个只能接受第一层言行的人或情况或场合时,你却说了一些第四层的言语或玩笑,那你自然而然就越界,影响到自身的形象和彼此的关系。
反过来,当你面对一个需要你发出第三层言行的人或情况或场合时,你却只说了一些第一层的言行,那么你也就无法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提升其中的人际关系。
这个情况,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的时候,也是如此。
当有些人侵占了你的心理边界,你觉得不爽,或许你用第一层的言行去提醒对方,就能够解决到这个问题,没必要用第五层第六层的骂人方式。或者你需要用第五层第六层的,才能让对方受到教训,但你用了第一层的方式客客气气那样,别人就不会太在意。
同样,当对方明明现在只能接受你用第一层的付出交朋友,你却用了第四层的付出去跟别人交往,超出了别人的心理边界,那别人肯定会对你感到很大压力。而该你用心付出的时候,你用了第一层的态度不紧不慢,也会错过发展关系的机会。
不是你的事情,别人一再烦扰你,该拒绝就拒绝,守护好自己的心理边界。别人不开心,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而对于别人的私事,该闭嘴就立刻闭嘴,要尊重别人的心理边界,不要随便对别人闲言闲语,这不关你的事。
所以,因时因地因人,根据彼此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边界的变化,表现出相应的言行举止,才能够把握好你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有的放矢地以展现出最好的那个自己。
而其中一些基本能力,你必须要具备:
1,礼仪涵养。根据彼此心理边界的层次,而表现出相应的行为举止。
2,口才表达。你的说话能力,必须能够匹配到你和谈话对象的当下状态。
3,察言观色。懂得从对方的言行举止当中,获得自己言行举止的反馈。
4,推己及人。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对方的大概需求。
想要处理好你的人际关系,你的所有行为,必须要建基于此。
而所谓情商高,不外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