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母亲就说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事三分钟热度,的确,小时候报过很多兴趣班,但没有一样坚持学出成果;涨到了也喜欢瞎折腾,跟风玩过烘焙,吉他,吉他在墙角积灰,烤箱被束之高阁,冰箱里还有过期快2年的黄油。
我无数次的对自己说,从今天起我要……但最终都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我一直自认是缺乏毅力的人。
直到在得到APP上读到李笑来老师的课程。他讲到,对他来讲没有需要坚持的事情,只有必须要做的事情。坚持,总给人勉强的感觉,天生容易引起心理抗拒。他采取的方法是,赋予要做的事神圣的意义。他会在脑子里详尽地思考做成这件事能给自己带来多么牛逼的结果,而不做会导致多么严重的后果。想明白了这些,大脑就能自发地去做。
这么一想还真是!我这么不安分的人,生活中最讨厌重复做一样的事情,但在工作时,哪怕再枯燥,再心烦的工作,我也会逼迫自己完成。为什么工作里可以做到?因为我的大脑知道:工作不能糊弄,否则我得失业!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只要赋予事情神圣的意义就可以?这背后什么逻辑呢?直到前天安叔分享《主宰演讲台》时的一句话,我方有如梦初醒的感觉。在改变自己行为或者养成良好习惯的问题上,仅仅依靠理性转折点,告诉自己我应该……是无效的!真正有效的是找到感性转折点,告诉自己我必须……。就像如今,每个来到大城市打拼并渴望留下的人,都会对自己说:我必须买房!哪怕现在买不起,将来也要买;哪怕现在没有资格买,也要想尽办法符合资格买!正因为有大批量带有如此梦想的新人口导入,所以一线城市的房价才能够始终坚挺。
更新了心理上的认知,接下来需要善巧方便。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成功人士之所以比常人出色,在于他们擅于从一片混乱中抽丝剥茧,找到思路;同时成功人士更懂得善用技巧,追求事半功倍。
亚里士多德将习惯养成过程分3个阶段:反抗,不稳定,倦怠,分别该注意些什么?
001 反抗期D1~D7,任务难度可适当减小,重点在于保持表现;
002 不稳定期D8~D21,逐渐增加任务难度到我们原本要求的程度,需注意固化行为的模式,譬如完成行为时的环境,氛围,时间等;设定例外规则,允许例外情况的合理化出现;设定正向或反向的规则开启持续开关。
003 倦怠期D22~D30,逐渐对任务感到厌倦,需要调节习惯方式,用变化刺激新鲜感,保持积极度。
现在我已步入倦怠期,再坚持一周,我又能步入不一样的阶段。加油保持,这一次,不打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