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系外行星,距离地球虽然十分遥远不过科学家还是能够通过各种的高科技手段对这些系外行星进行勘探和了解。不过很多人估计会好奇,这个首颗系外行星是在什么时候被发现的,而科学家在以前科学技术有限的前提下又是通过什么手段发现的呢,别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一一揭开这些谜题。
先来说说最早发现的系外行星是两位瑞士的天文学家,在1995年10月宣布发现了世界上最早被人类发现的系外行星,并被命名为飞马座51b。其实在大约九月之前,天文学家奎洛兹则已经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得出这颗恒星周边存在着轻微的摆动,这种摆动也就是表示在该颗恒星周围可能存在着一颗行星,这或许成为人类首次发现系外行星的重大事件。
现在科学家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观测下,发现了非常多的行星,而且很多的行星还跟地球有共同之处,尤其是有些或许存在着液态水,这也为人类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体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不过在当时奎洛兹首次提出系外行星的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天文学家的认可,相反还受到了很多的质疑。
虽然这颗飞马座51b被认为是最早被发现的系外行星,但要说真正的首次发现系外行星其实还要早,在1992年,美国天文学家沃尔兹森就曾经发现了两颗行星,只是这两颗行星是围绕着一颗已经死亡的僵尸恒星运行,这样的行星系统并不适合生命体的存在,而且这样根本就不像是行星,没有任何开创性。
其实人类开始寻找类似太阳系运行的系外行星最早1986年就开始了,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天文学家测量速度所有都是在一千公里每小时以上,所以天文学家为了探测这种恒星摆动现象,就必须测量恒星光谱和星光散射称波长的原因,为了寻找系外行星,当时的天文学家对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观测。
八十年代初,加拿大天文学家坎贝尔和沃克尔终于测量到了恒星摆动速度是在五十四公里每小时,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发现系外行星的条件,可是这两位天文学家非常偏执的想要达到更高的精准度和灵敏度,于是在望远镜中加入了氟化氢气体容器,这个容器作用很大,但同时这种气体是有毒的,所以最终巴特勒提出了用碘气代替,最终到1995年五月,他们测出的最新恒星摆动速度最低达到了10公里每小时这样一个新的世界记录。
所以这颗最早的系外行星飞马座51b的发现是采用了恒星的摆动探测的方法发现的,而现在科学家更多的是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观测不同的行星飞过恒星的时候所产生的光线变化来分析行星的存在,现在已经很容易发现很多系外类地行星,现在的天文学家对于系外行星世界的研究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天文学家将有望寻找到外星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