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位母亲的智慧
——读《活着为了讲述》
文:镯耳
他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传世巨著的作者,他被誉为“20世纪的文学标杆”,他努力写出精彩的故事,只是为了让朋友们更爱他。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翻开加西亚•马尔克斯唯一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映入眼帘的是三行独白: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要么写作,要么死去”我在想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如此热爱写作并愿意以此为生?这是个再好不过的答案:记住那些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在这本书里他真实叙述其充满魔幻色彩的真实人生,告诉我们:一个人就算走到绝境,失去耐心,也要永远保有幽默感,热爱生活,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马尔克斯在这部自传里不止一次提及他伟大的母亲,在他背后,我分明看到一位母亲的智慧如何影响并成就了这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
马尔克斯的母亲出生在一户普通人家,接受过富家小姐般的良好教育。她不顾父母反对,嫁给镇上的电报员。健康和幽默是她的两大优点,一直伴随她走过坎坷崎岖的漫漫人生路。其中最令人信服的是:她能够巧妙地掩饰个性中强硬的一面,在整个家族中树立母性的权威。不管旅途如何艰辛,母亲总是安之若素,能够迅速接受生活贫困,坦然面对社会的不公。
身为母亲,她看见马尔克斯放弃学业时的落魄样子,差点把他当成叫花子。她嗔怪儿子连袜子也不穿,在得知儿子有两件衬衫,两条短裤,可以一洗一换之后她劝告儿子:你还要一点点体面。
在孩子放弃学业离家出走追寻一个并不被看好的梦想时,大部分的母亲看到孩子流落街头的落魄样子应该会是什么?指责孩子的一意孤行,要求孩子按照既定的轨迹去生活,一哭二闹三上吊式的苦口婆心还是一刀两断,恩断义绝式的分别?我看到的马尔克斯母亲似乎并不为此懊恼,她亲眼目睹儿子的生活状态,安之若素劝勉他:要成事就得吃苦。这句话她常把它挂在嘴边劝勉孩子们如何成事。
西方的亲情教育与中国自然大不同,中国的父母见不得子女受得半分苦,哪怕他们知道苦难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却仍然愿意倾其所有为子女创造幸福生活的条件,这样的义无反顾及亲情大爱看起来及其伟大,不可超越。然而,被大爱呵护的子女又将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大部分子女认为父母的给予是理所当然,代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在亲情面前丧失了感恩之心。上一代给予的道路越宽广,下一代努力的空间越狭窄。在这条被规划的人生道路上多少子女失去了选择权也失去了创造力,更是失去了自我,包括那些数之不尽的被湮没的梦想。
马尔克斯对母亲五体投地地崇拜。面对逆境时,母亲像一头沉默而凶猛的狮子;面对上帝,她绝不俯首帖耳,而是誓死抗争。这两种态度,她终生受用,屡试不爽。她笑言,穷途末路时,总会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一个家庭中如果有这样的一位智慧母亲,天底下似乎也找不到不可翻越的高山了。女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刚柔并济,她们心思缜密,善于处理生活里的鸡毛蒜皮。即便在父亲有了婚外情,他那伟大的母亲也能够以博大的胸襟接受丈夫流落在外的子女,并放下豪言:跟我孩子有血缘关系的人绝不能散在外头。
马尔克斯评价他的母亲:能够应付绝望,应付恐惧,而这也是他们活下来的秘诀。我敬佩这样的母亲,健康幽默,拥有无穷的智慧应付生活里的绝望和恐惧,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母亲能够给予家人生存的勇气和信念,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勇气和信念,孩子才能够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一往无前。
我也始终相信:生活里的那些贫苦与乐观,迷茫与执着,颓废与疯狂,会因为一位母亲的智慧,闪耀着永恒的诗意和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