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搞清楚感觉和想法的区别.感觉是自发的,而想法则是主动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当遇到一个不太理解的问题的时候,常常有人会说,我感觉怎样怎样?其实那只是第一反应,并没有经过详细的思考。这将会导致一个问题,懒惰而不积极主动思考,把感觉当成想法。而事实上感觉出错的概率还是很高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就是水温测试试验:把左手右手分别放进热水和冰水之中,然后再将左手右手放到水温相同的水里面,这时候左手跟右手的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当然实际的问题会比这个模型复杂得很多,我们被感觉欺骗的时候自己通常都是不知道的。而心智上的懒惰是人类的特性之一,这也是我们不喜欢去检验感觉,常常直接跟着感觉走的原因。
感觉和想法是互补的关系,感觉在经过主动的思考之后就成为想法了。当然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想法也不一定总是对的,而理性思考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避免出错。
认识你自己
个体的英文单词是Individual,有人说,那不表示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本能吗。其实不是这样的,独立性并非天生的,而是习得的,这一点一定要清楚。而这个习得的过程就包括各种各样外界的影响。
你所处的时代,你所在的地点,你周围的人,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你。比如你对一个观点不置可否,但是当这个观点一次又一次出现的时候,它已经慢慢的在你脑子里根深蒂固了。了解这一点是进行批判性思维必须的。有人做过心理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的记忆是会被操纵的,甚至会记住某些从未发生的事情。曾经有一句话叫眼见为实(Seeing is believing),而事实上,你相信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Believing is Seeing)。外界的影响会在你脑海中形成一种既有的印象,当你再度看到类似的现象时,你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轻易地就相信它。这就是虚假记忆。
其实我觉得当代广告的作用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的在你眼前轰炸,让你一次又一次形成被动的接受影响,直到有一天你熟悉它了,你就会相信它是好的,最后你很可能就会选择它,这就是外界的影响。
独立思考的起点就是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会受外界影响的,继而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
作者推荐我们思考一下的问题:
一,过去哪些重要的影响成就了现在的你?而这些又是怎样影响你的?在哪些情况下,这些影响将会成为你判断事物的最高标准?
二、什么情况下你是一个好的思考者,什么情况下你是一个坏的思考者?
通过以上的思考,盘点自己的思考模式,找出自己思考的弊端,从而更新自己的思考模式。
常见的误区
归因谬误
如果一件事情发生后,另一件事情立刻随之发生,人们往往会认为第一件事情是第二件事情的起因,但也许事实上这两件事情只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并没有因果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归因谬误。这种思考模式常常会导致错误的想法。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有时候一件事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候你甚至找不到原因在哪里,但是我们古老的思考模式就是一件事情发生了,它必然有一个原因,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记得在《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里面也提过这样的事情:很多人看到游泳运动员身材非常好,就觉得游泳可以使人的身材变好。但事实上是这种身材适合游泳,所以在挑选游泳运动员的时候,就选择具备这种身材的人,所以你看到的时候游泳运动员身材都很好。
所以在因果关系的分析时,要考虑是否真的存在因果关系,起因是否只有一个,你认为的那个原因是否是真实的原因
观点和事实的区别
这一点说起来很明白,但是现实中也经常会出现这种误区。一个人持有的观点如果没有经过论证的话,那它只是一个观点,并不代表事实。经常有人会讲,我认为怎样怎样,我觉得怎样怎样,那都只是个人的观点。记住一点,只有经过论证的观点才站得住脚。
自我感觉良好
很多人在判断问题的时候,常常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好,所以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在做判断的时候,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曾经有一项关于人际关系的调查,100%的人认为自己在平均水平之上,60%的人认为自己属于前10%,25%的人认为自己是属于前1%。其实这项调查已经够说明问题了。绝大多数人想象中的自己都比实际中的自己要好。基于这样的前提去思考的时候总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作者告诉我们想破除这种魔障,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意识到我们都一样,所有人都有这个缺点就可以了。所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多角度思考其他人会怎么想,综合考虑一下再做决断,而不是全部都自以为是地下定论,那样往往都是错的。
认知的局限性
这个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件事情往往是很多面的。但是现实中经常出现只观察了事情的局部就作出判断,这是我们经常犯的一种错误:以偏概全。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多面性的,而且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于任何事情我们都不可能完整地考量一遍的,所以要认识到这一点。即便是你知道一件事情,也往往只是知道它的局部,这就像牛顿三大定律也只能解决宏观问题一样。在进行思考的时候一定要清楚你得出的结论在多大的范围内是成立的。
非是即非论
这也是我们思维中经常犯的误区,觉得一件事情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不是黑就是白的线性思维。但现实经常是会出现灰色地带、或者黑白同时存在的情况。我想起一个打分的模型:有人打你一拳,问你痛的程度有多少。零分到十分打一个分数,所以这就不是痛或者不痛的思维模式。现实中思考的时候要杜绝这种线性思维。
无理的假设
生活中常见一些无理的假设,这些在我们的思维模式里面也是经常出现的,比如说人们将经常会相信自己的直觉,其实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要分清楚感觉跟想法的区别。
广为传播的就是对的?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你可以这样反驳,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所以广为传播的不一定就是对的。但这个误区确实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说在选择两个品牌的时候,一个是你经常听到的品牌,一个可能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品牌,但是没听过,这个时候你选择的时候很可能就是选择你经常听到的品牌了,所以这个误区一定要警惕。
打标签也是一种无理的假设。打标签最常见的是性别论,人种论,甚至思维模式里面也是存在这种偏见的。比如我们往往认为女生体育不太好,这就是一种打标签。所以在做出判断的时候要清楚自己是否受了这种影响。打标签还有一种情况是当你对一个人喜好或反感,你会将这种喜好或反感推广到他的言论上面。这也是人性使然的一种缺点。
最后我总结一下这本书开头就跟我们说的一种理性思考的流程。
首先对任何话题任何观点的第一印象都要做保留态度,无论这个观点多么犀利,你都要在接受之前要检验它。
第二,思考你对这个话题第一反应的原因,这可能来自于你的父母,你的朋友,甚至可能是小说中虚拟的人物。
第三,思考你对这个话题可能会有哪些其他的反应。
第四,问问自己哪一种反应才是最合适的。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不要过早的下结论,要经过这个流程的思考。我在以前的文章已经说过,这个流程其实独立思考的必经之路。批判性思维强的人,这个流程已经固化到他的思考模式之内的,也就是说已经进入快思考的区域了。而对于刚刚接触,这个流程的人,我觉得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判断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做到一点,延迟判断,不要过早下结论,要用具体的、多方面去论证后才能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