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古文的朋友,常能遇到一些“通假字”,“通假”有“通用、假借”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形状相似的字取代原词。
常见的通假字有“女、汝”,“知、智”,“说、悦”等。料其原委,使用通假而不用本字的原因大抵有许多,其中有一条应当是方便的缘故。因为很多通假字相比本字都显得要简略。而笔划少这件事在没有纸墨,只有竹简、刀笔的年代里很重要。
从这个角度上说,现如今内地使用的“简化字”,是一种极大范围的“通假”。但所有的通假字都有一个弊端,即容易失去本字所能表达的“雅意”。比如“爱”无“心”(愛),比如“龙”类“尤”(龍)
与此同时,一部分简化字在形体上也存在不够对称优雅的问题。故而哪怕是在内地,毛笔书法家们也是写繁体为绝大多数。(浊除外,因为就不认识几个繁体字)
从古时的“通假”,到如今的“简化”。从这其中可以窥见的是文流的变迁、时代的沧桑。在上古的上古,言语文辞刚初创的时,字也简略、词也简略。比如“轩辕”、“尧”,“舜”,大多如此。
再后来人心傲慢渐增,字词也繁复,始皇帝以为单单“皇”与“帝”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功绩,于是自称为“皇帝”。
再后来,人心渐渐受不了繁文缛节的困扰,于是一切一切又重归于简单,就如同现在的简化字。
时至如今,简化字用的久了,衣食无忧的人们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富足,于是他们又重拾起了过去的礼仪,向往繁体字所表达的种种丰富内涵。
这简单到复杂,复杂到极致又重归于简单,而后简单又开始变复杂。五千年来,竟然是一个轮回!
时代变迁,亦足以感慨良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