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其间的时间总是稍纵即逝,倏忽而过,往往让人来不及细细思索,深入体悟这段时空的意义与价值。可能很久之后,在某个时间节点,人们才可能恍然想起,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有那么一段机缘,自己曾与那些人,那些事,那样的朝夕与共,紧密相连。
时间的利用,精力的耗散,总归是要有疏漏和浪费的,区别仅在于或多或少。这便是“上帝的那一份”:一瓶好酒酿出来,总会在空气中,在瓶底和杯沿上浪费些许,所谓上帝的一份。为了尽可能使自己保持清醒认知与定位,不陷入浑浑噩噩,恍惚无明的境地,时时擦拭心尘,梳耙思绪,反思和总结得失,使时间和精力的耗费产生质的区别,就变得非常必须,且十分迫切。毕竟天纵英才很稀罕,“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是属于极少数人的,绝大部分人还得在事上磨练,在境遇的磨砺中,才能修得心澄如镜。
不知不觉,西浦攻读博士的第一学年即将结束。繁忙的学习和研究任务,占用了我绝大多数时间与精力。虽然这样的劳动强度,与企业中肩负经济责任与效益创造的劳作很不一样,不过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一种精神的锤炼。学术活动中的访学与交流,确实能长很多见识,遇不同的人,见不同的人生;听其言,观其行,思其意,芸芸众生就在其中。前日在大连与周南老师交流,受其转述的博士生涯“无知、无畏、无限”,“三无”阶段的启发,结合近一年自己对读博生活的反思、总结与感悟,我也“无中生有”,总结出自己博士生涯的“三段论”。
甲. 无知无畏
“无知无畏”有阴阳两层含义。一是不知深浅,不知天高地厚,贸然闯进学术研究的世界。懵懂间,憧憬着学术殿堂的巍峨雄伟,就踏步而来,因为无知,所以无畏其中的门道与艰险;二是因为无知,便可以大无畏地突破与创新,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无所畏惧,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年轻人,更有时间和资格去试错,去碰撞、去开拓。大不了从头再来,即便尝试失败,也是一笔宝贵的经历。因急功近利而故步自封,是丧失大无畏精神的首要障碍。
无知是阴,无畏是阳。守其阴,护其阳。谦虚是破解无知,增长知识、见解和才干的最重要手段,虚怀若谷,处处留心;谨慎是做到真正无畏的重要保证,谨慎地提出自己的创见,审慎地开拓自己对世界的贡献。负阴抱阳,态度越谦虚(承认无知),所知就越广博,就越可能窥见更具重大意义的突破性(无畏)创见。
乙. 有滋有味
“有滋有味”也有阴阳两层含义。一是求学科研本不易,这种在精神层面的劳作,既需要付出很大的辛劳,投入极大的时间与热忱,还有可能遭遇各种打击和质疑,比如投稿被拒,提出的观点和理论不被认可。这种煎熬,我将其称为学术的“滋味”,没有品尝过这种滋味,并从中获得启发与成长,那么这种学术生涯就不是那么完整了;二是繁重的科研生活,表面上枯燥乏味,但是还要把它过得“有滋有味”起来。不但要在学术之外,平衡好生活、身体,甚至感情和家庭,从中获得人生应有的天伦滋味,还应在学术之内,探索与发现研究本身所带来的乐趣,这种纯粹精神追求,忘情投入于一事的乐趣,或许是真正的学人孜孜以求的东西。
人生均是五味杂陈,学术的生涯也不例外。品尝到滋味,活得有滋味;不畏流俗,不惧寂寥;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一段精神炼狱的博士生涯,若能如此,亦复何求?
丙. 有志无限
“有志无限”还是有阴阳两层含义。一是为学贵在立志,没有志向的学习就如同没有翅膀的鸟儿(Intelligence without ambition is a bird without wings)。立定了志向,才不会随风飘荡,才有可能开拓无限的未来;二是立志贵在立长志,所谓“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有志于无限,就是要树立长远、高远之志。这样的志向,反过来可以督促、引导、鼓励自己,跨越困难险阻,克服缺点不足,最终到达那里。
不慕远者,无以图将来;无有牺牲,何以酬壮志。作为学人,在当今时代更应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更应该树立自信,立志宏愿,无限的未来永远属于立长志,笃行之的人。
丁. 精一合一
“精一”是儒家十六字真传的精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合一”是指“知行合一”。
人性复杂,人心难测。万事万物的规律与本质,同样微妙玄虚。只有精诚所至,才能金石为开。精专于当下,统一于志向,如此才可能有所得,进而有所成。所知如不能躬身践行于现实当中,可谓毫无意义。阳明先生曰: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知行本是阴阳一体的两面,如果二者分离,便是虚行伪知。求学行道者,务要精诚致知合一。
精一合一的功夫,理上易说,真践行起来却殊为不易,因为这需要克服自己与生俱来的先天局限和后天障碍。众生皆苦,各苦其苦;人各有命,各安其命。“课子课孙先课己,成仙成佛且成人”。为学亦如是,事上磨练,止于至善。
得诗一首:
《夏夜喜雨》
山高水长勤为径,
智海慈航苦做舟;
人生快意千帆过,
缘劫自了何须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