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简洁,干净的环境,无论是和父母在一起住,还是和朋友合租,还是一个人住,为了保持良好卫生,应该定期收拾环境,这样才可以住的舒适,睡的安心。
一说到收拾房间,很多人就很苦恼,一方面是自己确实不喜欢收拾,这么多东西,看着都心累;另一方面是不会收拾,东做一下,西做一下,到头来好像更乱了。这时需要思考一下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一视同仁的思维
同样是做一件事为什么在收拾房间上就如此无力?
可以理解为其他事我们可以做的比收拾房子好,如写作,着装,工作等。因为收拾房子与这些工作不同在于“无法被外界肯定”,这是我们不擅长收拾的原因,我们需要从思维上把收拾房子这件事一视同仁。就像梳妆打扮如果被外人看到会赞扬漂亮,收拾好房子如果有朋友来做客也会被赞扬利落。
思考做事的顺序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做不完这些事,而是顺序不对,收拾房子可以分为两种工作,一种是需要思考才能完成的工作。一种是单纯活动身体就可以完成的。
第一种:需要思考;像这个东西是扔还是不扔?这个东西到底后面有没有用?这个东西近期能不能用上?这些东西是放箱子里好还是放外面好?
第二种:不用思考;擦,洗,扫,拖,整理等
我们首先需要做完不需要思考的工作,再处理需要思考的工作;在思路上我们是清晰的,在进行收拾,同时也可以附带思考。
筛选必需品工作
在进行完上述行为后剩下的就是需要思考才可以完成的工作,这里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
1:首先断舍离掉外界人所灌输的思想
父母说这些书十分重要,一定要保存好,殊不知早已烂大街,朋友说这张CD是我送你的,一定要好好保管,殊不知现在找个播放器都困难。要节约,丢掉会可惜等等类似说法,在物满为患的年代已经不是当年红军过草地了,所以首先切断外界人灌输的思想,从自己实际意义出发
2:其次断舍离掉丢掉的后顾之忧
1)还没丢掉就先考虑丢掉后的困扰,这些困扰在之前有发生过么?如果丢掉带来的更多便利有考虑过么?请不要把焦点放在丢掉后的困扰上。
2)丢掉自己在纠结要不要丢的东西,本质上就已经有要丢他的想法了,时间就是证据,否则不会纠结;就像纠结要不要买时,就不要买了,纠结的时间证明你其实不想要。(不考虑钱不够)
3:最后断舍离掉物品自身价值
外界商品的价值都是由商人定的,但我们自己需要认清这个价值,并不是看清这个物品的真实价值,而是这个物品对我们的真实使用价值,再做选择。
筛选掉不必要的东西后,有的可以捐,有的可以赠送,也有许多社区有旧衣物回收箱。
我们需要注意断舍离给我们带来的东西,更多的空间,心情舒畅,更少的物品,简单的思考,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断舍离这个行为会锻炼我们自我依赖的抗压力,没有这个东西我们一样过的很好,甚至更好。我们并不是依赖物品而生存,认清生活的主角是我们自己,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有选择变的更好的权利。
关于断舍离的思维可以运用到其他方面,如手机APP挺尸多年的不卸载掉留着生宝宝么?号码簿里的联系人,装死十余载的还有存在的必要么?自己几年前的衣服,工作后根本没机会登场,就算有机会穿,也被甩了好几个时代,也可以捐给其他需要的人。
生活不但要充裕,还要精致,能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请优化生活。一屋不扫,何以扫3室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