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在南环路上飞驰,我偶然看到路边的大梧桐树下竟然藏着一家小小的海鲜店,好奇心驱使我放慢了车速,细细打量着这家毫不起眼的海鲜店。
就我的认知当中,这家店几乎违反了所有的商业法则。首先论店的大小,它门前的一颗大梧桐树就足以挡住它的全部门面,我猜想这原本应该是一家铺子,从中间纵向隔成了两间,所以纵横比显得极不协调。接着,它的卫生状况堪称新中国的旧餐饮之典范,整个厨房都安置在店门口,卫生情况只能看附近的蚊蝇鸟兽的生存状况,吃完以后身体的反应也全凭就餐者的身体素质。接着看店面的特色,它的装修和招牌,俨然就是全中国最无特色之一,玻璃门上用红纸贴着花甲,生蚝几个大字,我真是替它担心,哪怕贴上香辣花甲王,霸王烤生蚝也好,至少胜过写一排食材的名字。最后看地段,店铺本应首先看地段的,但是它的整体风格反应了店主并不宽裕。可是它无疑还是违反了选址的法则,门口的南环路是快速车道,所以并不能给它带来人流,而道路两旁参天的梧桐和几百米内都无缺口的栏杆拦截了它一大半的客流,它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和它同属一路之店的金属店、窗帘店等寥寥无几的几家小店,然而此去向东转弯200米就是客运站,那里商业氛围相对浓厚,这对它又是沉重一击。
尽管如此,这家小店还是诞生了,店主毅然决然的在这里办起了海鲜店,并在和城管的斗争中,争取到了门口的一小块地方安置灶具,这家店就这样不起眼的开在那里,如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在路边的小店。店主做的小店,停留在那个雨后春笋、高歌猛进的年代,可是与其说店主对商业变化的认知不够,不如说,他就是中国众多自然经济遗孤的代表。他没有资本助力,他的资本就是他自己,他没有任何专业的厨艺培训,他的手艺来源于他的天赋,他更不懂什么市场营销品牌之类的,他只知道要留住回头客,他不依靠任何东西,他单靠他自己。
三年前,上海中山公园的地铁站里新开了一家小面馆,我依然记得它的名字叫“唐僧海鲜面”,开业三天我去了三天,不是因为特别好吃,而是我喜欢和店主聊天,为什么在这开店,生意怎么样,这碗面还有哪里需要改进。开店的是一对母子。中山公园地铁站的租金不便宜,他们解释来到上海,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所以就选择在热闹的地铁站开一家小店,借此有个生活来源。我深深记得,它的肉丝面里的肉丝是生的,生肉丝和面一起煮,端上来后还有浓浓的腥味。我提醒那位母亲,肉丝要早上先炒熟了,等下单了和面拌到一起。那位母亲惊讶道,以前她都是这么做给儿子,儿子说很好吃啊。我提醒道,你要为大多数顾客的口味负责啊,而且这样做也可以节约时间成本,后来我又给他们提了很多建议。可是我终究没等到他们改良,十五天以后这家店已经撤走了。
有人说小店会制造垃圾食品,那说的往往是有了小规模的小作坊。自然经济下的人们,很少会故意做对公众有害的生意,自然经济下,大家全凭基本的信任才能组织起经济的交换,自给自足的小农户不会故意售卖有毒粮食,小小的海鲜店虽然卫生差,可能他自己也是这么吃的。他们是现代世界中自然经济的遗孤,他们缺乏高效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他们只知道做一碗饭卖出去,就赚一碗饭的差价,自然经济下的人很单纯。而也许单纯就是现代经济最缺乏的东西,流水线是出不了匠人的,那些所谓的日本的匠人,那些数百年的老店,不就是自然经济的遗孤吗。我希望我们的遗孤们有一天能够匠心独运,以单纯的专注和更符合需求的管理手段,成为中国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