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学过生日,在上海吃到一顿家乡菜。
同行的还有两个外省的同学,他们此前从未尝到过这些来自西南边陲的味道。每上一道菜,他们都会问这菜要怎么吃?我忽然哑然,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想了一下回答: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这并不是在敷衍,在我的印象里,家乡菜就充斥着那种随意的味道。在大山里恣意生长的食材,在那些飘着淡淡炊烟的厨房里随意地碰撞出自由而恬淡的生活。这样的云南菜,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刻意的吃法,完全各取所需,将自己的味觉体验融入菜中,从而收获独一无二的味道。
这种自由到有点散漫的味道多少也成为了云南人性格的组成部分,没有那么多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框框条条,就像一棵生长在春城的植物,在温暖的阳光下想发芽就发芽,想开花就开花,想结果就结果,要是什么都不想,就静静地立在那儿,仔细地品味一天里不同时刻的风的气息——由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家的气息。
今天的这顿家乡菜,在像我一样被家乡的味道惯坏了的人看来,确实不尽如人意。在上海这样的地方,所有的味道都被收拾得规规整整,城市里耀眼的霓虹灯驱散了那些来自旷野的独特感觉。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家乡菜在舌头上变得寡淡而单薄。就像让一个在山坡上放牛的女孩穿上霓裳羽衣,反而显得生涩而小气了。家乡的味道本就不具有杨玉环那种丰腴华丽的气质,她就应该在万壑松风间唱着一支悠扬的山歌。
饭后,我在回学校的地铁上回味着今天尝到的家乡味道,这味道却怎么也让我联想不到家的模样。它让我看到的是一轮被夹持在摩天大楼间的月亮,它的光辉早已被淹没,只剩下一点干瘪的目光空泛地看着这个熙来攘往的时间。
大概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是没有家乡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