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写了太多关于妈妈的作文,今天,我还想在这里写一篇关于我的妈妈的文章,表达我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我的妈妈是个60后农村妇女,六零年代初的人,吃不饱穿不暖,吃了太多太多的苦,与当时的大环境、时代背景、国情等等有一系列的关系,兄弟姐妹几个,都是在泥地里玩大的,她的父母就是我的外公外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能养活全部孩子就不错了,哪里还谈得上教育。所以我的妈妈,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更谈不上吃学习的苦。她很小的时候,她的哥哥也就是我的大舅去上学,背着她去,在他背上呆一天,因为放家里没人看,等她大一点上学,小学五年级没毕业就回家了,因为大舅离开家去很远的地方做了一名工人,家里没人挣工分,她就去了,后来到十七八岁的年纪,跟个男人一样,什么重活都干……吃了太多生活的苦。
她不会做家务,不会收拾家,不会收纳,自然也就教不了我什么这方面的东西。那个年代的人,一切都靠自己摸索,靠自己悟,不像现在的孩子,几个人围着教。
但是我的妈妈很大方,我上小学的某一年,记不太清了,她的幺叔(我叫幺外公),年纪大了,行动也迟缓了,腿脚还有点不灵便,去我们家摘了一筐猪草,正赶上我放学,我还看见我妈给了他一大块白糖,那是一种白色块状的用小麦做的糖,那一块是我跟我哥一个学期的零食,给了就没了,当时我问我妈:猪草连供我们自己家的都不够,白糖也只有那么一点点,给了我们就没得吃了。我妈只说了一句:他年纪大了——之后再也没有多余的解释。后来我去地里,从幺外公家门前过,他非得让我去他家吃午饭,吃完饭又带着我去他的菜园里摘了一兜花给我,可以食用的花(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说是用开水烫一下就可以吃了,让我带回家去,说只是我妈才有一份,他自己的儿女都没有。以前真的是什么都不懂,现在回想起来,就是人与人相处没那么难,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
我的妈妈,她对我爷爷这边的亲戚也很大方,那些表叔表姑姑们从几十公里之外来喝喜酒,不管是乔迁之喜、还是婚嫁、又或者是满月酒,无论事大事小,我妈都会准备一些东西给他们带着回去,甘蔗呀凉粉呀,每家一份,车上尽量多塞……
她从来不会告诉我:跟人相处要怎样怎样……她没有用言教,她用身教,教会了我做人要大方不要抠。她什么都舍得给出去,我们家却没有因此变得更穷,有些人家什么都不舍得往外给,精于算计,结果过得还不如我们家。
结婚的时候,我妈跟我浅谈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一个问题:结完婚要自己挣一个家,怕不怕?(结婚时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第二件事是一句话:孝敬老人的钱不能省,给出去还会再回来——就这句话,让我受益一生。我跟婆婆从来不争吵,没有矛盾,我做实体店那几年,婆婆很支持我,她帮我照顾小孩,两个孩子照顾得妥妥当当,孝敬公婆的“孝”,我做到了第一条——养父母之身,让他们老有所依,不再为经济来源发愁,接下来的方向——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智、养父母之慧。
这一切,都源自我妈妈的影响。她没上过什么学,识得的字也几乎忘光了,她讲不出什么道理,但是她的行为深深的影响了我,她一直坚信:读书是最好的出路。所以在那些年,咬紧牙关供我读书,供我读本科。我跟她的感情很好,从来不拌嘴,也没个争执的时候,大三谈念爱了,我还特意打个电话回去告诉她……
我的妈妈身上缺点也很多:有拖延症,我爸安排她个什么事情,不管是回应“好”还是“等一下”,都不会马上行动,总得拖一拖;她的注意力也不集中,跟说什么事情的时候,她会“嗯嗯啊啊”应声,事后再问她,则啥也说不上来……这些毛病,我身上曾经也都有,结婚后我老公花了很大力气才让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到现在我差不多都改过来了。我发现大家身上有些什么毛病,自己是看不到的,我跟她说的时候她觉得这些不重要, 她都就这样活过60年了,我也觉察到,让她改实在太难了。在这里我也悟到了怎么样教孩子,想让孩子成也什么样,我就得是什么样,身教优于言传,身教的影响力也远远大于言传,以身作则则无需多言,很多时候太过唠叨反而使得孩子更叛逆。
妈妈今年六十周岁,我希望她健健康康的再活三四十年,时代再变化,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在孝顺的路上才刚开始摸索“养父母之心”,我希望这个陪伴的时间再长一些,再长一些。